媒体音院
首页  >  党群工作  >  媒体音院  >  正文
北京日报:幼儿园里“玩”出来的美育教育 ——赵洪啸

作者: 时间:2022-05-18 点击量:

   


 幼儿时期,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阶段。3岁至6岁期间,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的时间为9个小时,如何利用好这个时间,开启幼儿的美育启蒙呢?从今年年初开始,北京学前教育协会党支部书记、快乐音符品牌总策划张晓坤每周与行业专家对话,力图帮助幼儿园管制者和幼培机构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开启幼儿对美的感知力。在最近两期的对话中,他们探讨了民族民间音乐与乐器如何进入幼儿园的话题。而无论是参与讨论的专家,还是张晓坤,都有一个共识:美育的意义不是教幼儿会唱歌、会跳舞、会画画,而是在唱歌、跳舞、画画中,让幼儿感到快乐。



乐器启蒙之万物皆乐器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赵洪啸认为,幼儿乐器启蒙不见得一定要使用标准的乐器,幼儿园老师可以带领小朋友自己制作发声“乐器”,在音乐启蒙之余,还锻炼了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好玩、有趣,成本又低。赵洪啸分享了几个材料易得又便宜,能改造成“乐器”的日常用品。“在超市里,总能看到用塑料捆绑在一起的一提饮料(6瓶或8瓶)。把饮料倒出去,向瓶子里注水,老师(或使用测音软件)确认音准后,指引小朋友尝试自己倒水,之后就可以用勺子、筷子、笔作为‘鼓槌’,敲击出乐曲了。老师也可以网购一批注射器,将针头拔下,并将针管前端原本插针头的部分(医疗器械专业术语是:乳头)用刀切掉。这些步骤老师要提前在课下自己完成,在课堂上只在小朋友面前演示一个针头从袋子里面拿出来、切去前端,让孩子们亲眼看到‘乐器’的制作过程,然后就可以把提前制作好的‘乐器’发给小朋友们演奏了。”

    赵洪啸介绍,通过向小孔吹气、单手拉动注射器活塞柄,能模仿出鸟鸣声。此外,桶装方便面的叉子能当成口弦琴来演奏;在空的药瓶、塑料盲盒、铁皮盒子等生活中常见的小瓶子、小盒子里,放上一颗表面光滑的石子,可以当成沙锤演奏;敲击空的桶装水桶,声音类似于低音鼓;将不同品牌的桶装水桶排列在一起,则好似排鼓一般。“通过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乐器,可以引导小朋友自己去生活中发现更多‘乐器’,自己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乐器’。每隔一段时间,小朋友们可以带着自己制作的‘乐器’到班级里展示。”赵洪啸介绍,这个方法他在幼儿园、小学都尝试过,孩子们都很喜欢,参与度极高。

   除了身边的日常用品能够改装成“乐器”,赵洪啸还强调:“不要忘记,我们的身体也能成为乐器。拍打身体的不同部位,能得到不同的声音。穿不同材质的衣服,也对声音产生影响,这些都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小朋友们去尝试、感受。万物皆乐器。”同时,赵洪啸分享了一个感受,“尤其在幼儿园里,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动手制作、演奏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调皮的小朋友一直在制造声响,不要去吼、责怪这样的小朋友,要允许孩子们的‘混’。不要打击、诋毁任何一个学生,这个课程的设置就是要让学生们自由地玩,在玩中感受制造声音的快乐。” 本报记者 纪晨



来源:

幼儿园里“玩”出来的美育教育_手机新浪网

https://finance.sina.cn/2022-04-13/detail-imcwiwst1602326.d.html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7-6786778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学院联系人:董老师,办公室:音乐学院31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