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龚雅琪 摄影:王海韵)
2019年4月3日九点三十分,李方元教授系列讲座之三《新时代”与音乐教育——基于21世纪“核心素养”的理解》在音乐学院323教室举行,我院党委书记冯圣兵,副院长吴凡,音乐学系、钢琴系、舞蹈系多位教师以及音乐学方向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康瑞军副院长主持。
此次讲座旨在讨论“新时代”的音乐教育,由几个问题引出:如何理解“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怎样的音乐教育?进入“新时代”,“音乐教育”应有怎样的回应与变革?学校如何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准备?
1. 时代之“新”:历史使命
李老师对新时代的“新”做了深刻剖析,新时代的“新”简单概括为八个字:人民、国家、民族、人类。这四重目标共同构成“新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主题和使命。只有了解国家发展“新”理念和目标,才会对“新时代”使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才能以此为参照更好的反思当今教育。随后,李老师以“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为例,帮助听众理解今天音乐教育的“使命”,认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离不开社会变革也离不开观念转变,最终都会落实到教育中来,而“新时代”的教育,自然需要新的哲学理念和教育理念、发展战略和培养人的新模式。
2. 社会发展与教育
从社会发展与人才要求的关系看,建国后我国教育大致分为四个时期:1、1949—1976注重意识形态时期;2、1977—1998注重人力资源时期;3、1999—2012注重能力时期;4、2013至今注重全面发展时期,此脉络标明,不同时代要求不同的人才规格,“新时代”的教育不可能一成不变,今天思考教育必然是站在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高度对过去教育进行反思,而不是让学生原地踏步,更不能将他们送回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
3. “素养”:21世纪教育的思考
世界早已进入“新时代”,一些政府、国际组织及其他团体都在思考新世纪教育同社会、经济和政治变化的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四十余年里,国际社会的关注重点已从关注“教育”到关注“学习”再到关注“素养”,2014年我国教育部文件中首次出现“核心素养”一词,其包含“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多维度价值,由此可见“素养”包含“能力”却又超出能力范畴,“素养”一词不仅内涵“知识”“技能”这些与学科相关的领域,同时也囊括“态度”“价值观”等精神维度,“素养”以人本内涵重新界定了“教育”的目标,其内涵也有了新的阐释。
4. 中国音乐教育改革40年
40年来,音乐教育改革集中在体制、教学、科研、课程、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时至今日,高校音乐教育40年虽有进步,但相较其他学科问题较多,最突出的是观念陈旧、学科建设滞后,而其根源还在于观念陈旧,理论水平低下和创新力匮乏这些基本方面。缺乏前沿性和时代性的价值引领,是当下音乐教育滞后的根本原因,陈旧的音乐教育观是音乐教育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
5. “新时代”与人才培养
如何跟上世界教育改革潮流,是我国音乐教育当关切的重大问题。李老师通过比较“传统人才”和“新人才观”从三个角度解答此问题。其一,站在“素养”角度看传统能力人才与新型能力人才,李老师从维度、本质、教育评价、重心、教育观五个方面阐释了两者的本质差异。其二,从社会职业及其成就来看,“核心素养”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求胜任应用和操作型工作,具备多种能力,还可成为管理型和创新型人才。其三,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来看,其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创新实践六个要素。如此拿“核心素养”框架衡量,便可知在诸多方面还有差距,音乐教育任重道远!而“素养”如何教?谁去教?此“素养”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问题正是过去教育“素养”缺失所至。也更让我们反思,我们是否有问题意识?教育使我们形成了怎样的意识?
六、结语
李老师认为要在“教育”本质、社会现实和人类认知高度上反省我国当今的教育观,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的知识和个人经验来面对今天和未来发展的挑战。“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我国“新时代”的要求吻合,同时明确21世纪的教育“人”是中心。重新调试了人、知识、社会三者的关系。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提出,明确提关注教育的最终目标:“人”通过“德”而最终成人。教育的终极目标导向了“价值”而非“知识”。今天,中国已进入“新时代”,面对快速变化的21世纪,如何理解“教育”,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李老师强调“教育”已不再是“学校”“课堂”内部的事,也不再是由“课程、教学、管理”能完成的事,它是一种负责任的历史现象,是对人的幸福承诺,对社会持续发展的担当,对知识技能有创新的基础事业!
讲座结束后,多位老师交流了感想:
詹艺虹教授:“李老师的讲座使我获益匪浅,李老师反思教育的整体问题,通过历史的梳理,从能力发展脉络归结到人的层面,有了好的态度,做好“人”,社会整体才能得到发展。”
刘珂副教授:“新时代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完善自己,奉献社会,要有历史担当和当下使命感,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明确前进的方向,以教书育人的综合素养奉献社会。”
谭述晔副教授:“艺术的核心是情感和美以及责任,做到自觉、利他,才能在这个社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某些某些层面来说,音乐界的基础教育走在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前面。”
张业茂教授:“检验现在的课程教学,我们连思维层面的更新都没做到。在音乐教育的检测评价过程中,不能仅仅以分数为评价标准。我们所有专业活动的核心,是围绕人的生活意义服务的,从我们教师自身做起,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改变思维方式,用知识改变社会,用学术改造社会,这些方面,我们都要向李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