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艺术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交流•融合•知新——我院民族音乐学团队参与博物馆乐器学国际研讨会体悟

作者:徐爽 罗梓涵 杨怡雯 刘圆琦 时间:2018-10-23 点击量:

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CIMCIM)2018年年会于9月10日至9月15日在中国成功召开,此次会议也是CIMCIM首次在亚洲地区举办年会。本次年会由湖北省博物馆与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联合举办。来自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德国音乐学院、法国尼斯音乐学院、故宫博物院及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尼、津巴布韦等来自全球二十多个国家的博物馆馆长和高校知名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就“理论,技术,方法:博物馆对传统音乐的诠释”这一会议主题对博物馆的音乐展览及音乐考古学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在研究生指导教师吴凡教授的安排与指导下,我院四位民族音乐学专业研究生徐爽、罗梓涵、杨怡雯、刘圆琦,作为会务组工作人员参与其中。

CIMCIM国际研讨会

CIMCIM主席加博列先生与会务组在馆内合影留念

 

在时间紧凑的会议发言期间,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展开了精彩的交流与对话。此前从未接触过博物馆行业的我们,每天海绵吸水般竭尽全力地接收着来自世界各地博物馆从业人员带来的最新讯息。

由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Bradley女士的讲述,我们了解了音乐艺术背后的策展和设计理念。就现代技术对于传统音乐的保护与诠释这一论题,来自津巴布韦米德兰兹州立大学的三位学者Isaac Machafa先生、Richard Muranda先生和Wonder Maguraushe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则实例——数字技术是如何影响津巴布韦传统音乐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音乐部主任Giovanni先生带我们进入了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的有趣的博物馆体验之旅。伊朗德黑兰萨阿德·奥包德宫博物馆研究院Sara Kariman女士为我们展示了美丽的伊朗传统音乐,并且详细介绍了作为伊朗最著名和参观受访最多的博物馆之一的戈勒斯坦宫博物馆综合体,是如何通过运用虚拟仿真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从表演场景、音乐家、乐器等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地模拟复制出音乐家的表演场景,以展示和回溯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长达几百年的伊朗音乐传统的历史空白。短短四天的会议时间,我们收获满满。

图为武汉会场

 

诸位嘉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有限的的15分钟发言时间内,竭尽所能地向在场同行们介绍本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内容之翔实、准备之充分都让在现场负责掌握时间、摇铃提醒发言者的杨怡雯同学深受感动,不忍催促。此次我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撰写每日的新闻稿,罗梓涵同学对此深有感触:“由于每天的新闻稿需要空出时间留给翻译组,所以我们的新闻稿要求在每天的会议发言结束后尽快交稿,并且发言者的阐述时间短则15分钟,长则半小时,这锻炼了我们在与会者发言的时候快速找到关键词,速记下发言者的大概内容以及删繁就简、直击重点的撰写新闻稿的能力。”同时,刘圆琦同学也表示:“记录新闻要记重点,演讲的东西要认真听才可以感受到专家的思路,这样才不会疏漏关键的内容。在不同新闻的分工以及其他事务的协调上,也体会到了分工的重要性,需要将不同任务分成不同部分,才能有效执行各各小的事情,撑起一场会议。再一个就是从大家的协调分工上感受到了及时沟通,保持联系对于会务的正常进行的必要性。”

图为上海会场

 

本次年会除了会议发言以外,湖北省博物馆还安排了省汉剧团进行汉剧表演、组织参观省博曾侯乙乐器藏品、CIMCIMC2018音乐会等活动,在轻松之余,借“汉剧”和“编钟”两张湖北省名片,向国内外的与会嘉宾介绍和推广湖北文化。上海会场方面则安排嘉宾参观上海博物馆、上海东方乐器博物馆,观看“古乐·新声”——陈应时解译敦煌古谱音乐会、参观江南古镇朱家角,并观赏“中国南方传统音乐非遗传承表演”。

参观曾侯乙展厅藏品

参观湖北音乐博物馆

参会者体验佳美兰音乐

 

全程参与的徐爽同学表示,从发言前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调整PPT、到为表演是否使用话筒和她一次次沟通,以及在朱家角所有人冒雨观看表演。她从细枝末节处感受到了他们对事情认真、执着的态度。

在与外国学者的交流过程中,她时不时惊讶于外宾们以“他者”视角看中国文化所提出的,身为局内人的自己却从未考虑过的问题,与来自法国、意大利、日本、津巴布韦等带有不同口音的学者进行对话,感受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这是一种有趣的奇妙体验!

图为徐爽同学采访丹麦国家博物馆馆长

 

在湖北会场第二天的茶歇时间,湖北省博为各国专家们安排参观刘比建老师的乐器工作坊。杨怡雯同学因为有从小学习古筝的经历被临时安排为各位专家表演。在第一次给外国专家展示中国的传统乐器的这个过程中,音乐作为一种交流的媒介,即使在语言差异影响下,仍能将不同知识背景下的人们连接在一起,这使她体会到了音乐的无国界。

图为杨怡雯同学演奏古筝

 

此外,在CIMCIM武汉站即将结束之际,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湖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们一同前往汉口江滩登上“古琴台”号游船,载歌载舞共享最后的相聚时光,那一刻音乐无国界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彼此没有身份、没有肤色、没有国籍,在游船上围成一个圆,自由即兴随着音乐尽情展现存在于人类基因中共有的音乐情怀!

图为“古琴台”号游船

刘圆琦同学游船表演

游船上民族音乐学团队与周晋民老师合影

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馆长Giovanni先生合影

 

经过这次实践,我们认识到了民族音乐学与博物馆展览之间的关系。民族音乐学强调将音乐放回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来展开具体音乐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对应研究。而博物馆的任务,也正是在展览中运用如虚拟仿真等新媒体科技手段,为观众再现那个语境,帮助观众理解和体验展览。此外,大多数博物馆的乐器陈列依旧是按照霍萨体系的四大类进行陈列。可以说民族音乐学研究视角以及乐器学知识是博物馆从策展到陈列的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7-6786778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学院联系人:董老师,办公室:音乐学院31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