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艺术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教研动态】中国音乐史方向硕士论文答辩后之反思与研讨

作者: 时间:2018-05-23 点击量:

(综述:周晓)

2018年5月21日下午14:00,音乐学系康瑞军老师与研究生二、三年级同学在《音乐史学前沿问题研究》课上,共同进行了一次关于硕士论文写作、答辩经验交流的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上周刚刚结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的研究生三年级同学代表宁太兴、石彬怡、刘恒秀同学,为选修本课的研究生二年级同学分享经验。其中,刘恒秀同学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到场,但是委托石彬怡同学为大家播放了口述的经验分享录音。

首先,康老师介绍了本节课主题设计的初衷和研讨目标,并为大家介绍了两位研三同学学位论文和答辩现场的背景信息。接下来,宁太兴同学(指导教师:徐海准教授)结合自身经验教训,以研二马祁同学的选题《明清时期中国说唱音乐对朝鲜半岛说唱音乐的影响――以盘索里为例》为例,尝试分析了论文可能的写作思路和建议。他认为,该选题不妨分为三个方面来写:一,盘索里在音乐中是具有表演性质的,实践性强,要从音乐本体入手,对该说唱音乐的旋律、节奏应有具体的分析;二,从中外音乐交流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文化触变”(理论上或称“文化适应”)的现象,要把握住盘索里音乐中中国因素的“变”与“不变”的部分;三,研究对象要放在大的思想背景下考察,如盘索里的剧目《春香传》,其实就是一种对当时阶级矛盾的反抗,只有把握音乐本体背后的更深层思想含义,才能推导归纳出其历史价值。

宁太兴分享过后,康老师对第二点回应道,硕士论文中可能选择采用的一切理论,都是是实现论文研究目标的分析和阐释工具,一篇论文既要有清晰准确的历史事实考辨,也要有学术理论上的切入点或出口,一篇基于个案且关注其普适价值的论文,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论文。

其次,石彬怡同学(导师:康瑞军教授)从写作论文的过程进行了反思和交流。一,前期工作。对于参考文献,要随手整理,对重要部分要标记其要点和页码,以便随时核查;对于文献综述,要带有批判性的思维和眼光来概括,不能仅仅只是相关论文题目的“堆砌”或罗列。二,写作过程。写作过程要有问题意识,交待他人观点的同时应当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效率,不能拖到研三第二学期来写,那样只会手忙脚乱。此外,写的时候参考好的论文范本,也是很有成效的推进方式。

最后,刘恒秀同学(导师:陈永教授)通过微信语音留言的方式为大家分享了她的八点写作经验:一,写作论文的初始心态不能只是想着完成任务,而是要努力把问题研究透彻。二,研究的范围和深度要尽可能比所要求的多一些。三,对于音乐史学科来说,归纳与陈述是这个学科的基本方式。四,论文的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展现和锤炼自己的思辨能力,要能够通过支持和反驳别人的观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五,观点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圆其说的能力,只要言出有据,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而不敢下笔写。六,对于通过了开题报告的题目不要轻易更换,要坚持自己选择的题目,兴趣很重要。七,写作伊始,要大胆写出你论文的第一个字,第一句话,不能吹毛求疵,没有人的第一稿是完美的。八,读大量文章,但不必详细记住每一个字,而是要把每篇文章的核心观点以及你对这个文章观点的看法随手记下来。这样在真正写的时候,就可以按图索骥、信手拈来。

整个研讨过程中,同学们还就开题报告的写作、如何选题以及如何查找中外文文献等问题向学长学姐进一步提问。在热烈、诙谐的讨论之后,康老师总结并回应了大家讨论较多的三个问题:一,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其实就是从两个角度或侧面来审视你的研究对象,一个是宏观的角度,一个是更为具体、直观的角度;二,写作的规矩/边界很重要,模仿是一切创作的根本。有了规矩,就有方圆,然后就可以设法突破,进而追求从心所欲不愈矩的理想状态;三,多读本领域或本问题的经典著作,反复读,每次都能有新的思考和认识。同学们还共同探讨了来自声乐、音乐教育方向选课同学提出的问题。至此,其乐融融的课内教研活动就告一段落。研究生二年级的同学表示非常感谢学长学姐们的经验分享,这对大家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实用的学习财富。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7-6786778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学院联系人:董老师,办公室:音乐学院31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