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金燕、赖于婷、丁同)2017年3月31日至4月2日,中国音乐史学理事工作暨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301成功举行。3月31日晚间为该学会的理事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大音乐学院、综合大学音乐学院的4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就中国音乐史学会的相关会务,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讨论。
4月1日上午9点,举行了本次会议的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有我校党委副书记覃红教授,音乐学院分党委书记孙永祥,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刘成竹,社科处副处长吴海涛,我院音乐学系主任刘畅博士、陈永教授、张业茂博士、徐海准博士,以及我院钢琴、器乐和舞蹈系的部分师生。覃书记和孙书记分别代表学校和学院致欢迎辞,中国音乐史学会会长、上海音乐学院洛秦教授代表学会致谢辞。开幕式由我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康瑞军教授主持。
4月1日全天,各位理事就中国音乐史的学科史、学科挑战和建设策略进行了精彩的专题研讨。
上午会议的前半场是由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浙江音乐学院郑祖襄教授主持的。首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王子初研究员围绕“音乐考古与中国音乐史”做了发言,王老师给大家讲述了考古学对文化史的改变,并着重的强调了在研究史学方面史料的重要性,且表明了音乐史发展要多关注考古学资料。接着来自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郑锦扬教授围绕“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发展中国音乐史学”这一主题进行发言,他认为:发展音乐史学,是民族复兴新时代音乐史学界的重任,要更好地向历史学、文学、哲学界学习,以此拓宽音乐史学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中央音乐学院蒲方教授就“回顾学会30年、思考学科危机——以中国近代音乐史学为参照”这一题目发言。蒲方教授首先回顾了前辈先贤的成就和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道路,她认为:音乐史不仅要把目光投向人,还应该走向广大的音乐人及社会群体之中,使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学者要关注大众,关注历史细节,深刻体会音乐史的精神和魅力。
上午会议的下半场是由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冯长春教授主持。学会副会长、我院前院长、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李方元教授以“中国音乐史:历史中的音乐--理解与阐释”为题,阐述了自己的新见。李老师提出,“历史研究者”研究的是“过去”,而研究者本人却处于所研究对象所在时空的另一端,这之间的时空差异,是音乐史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史料”是桥梁,然而搭建这座桥梁的却是研究者(人),而非史料本身。故而,这里就存在一个研究者如何看待“历史”和“研究”本身的问题,即“历史观念”的问题。“研究者”持何种“历史观念”,直接影响着其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历史研究”的见解。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徐元勇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中国近代报纸音乐史料辑录与研究”,就其近代报纸音乐史料研究的课题进行了交流。上午会议的最后一位发言人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李岩研究员,他的题目为“灯下黑:‘现代主义音乐’在民国(1927-1949)的启程与终结”。李老师以幽默的语言风格、丰富的史料、精深的案例分析,阐述了现代主义音乐在中国的接受和争鸣过程。在发言间隙,专家们相互之间不时进行讨论、交流和补充,氛围热烈,令人启迪。
下午的会议板块,首先是山西大学艺术研究所的高兴教授带来的《文化学理论观照下的中国音乐史研究》。高老师提出,中国音乐本体具有政治、历史、艺术等多元的文化属性,因此,有关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也应从文化的多元属性和视角展开研究。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杨善武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历史、现状与前景――中国音乐史研究刍论》,呼吁中国音乐史研究应更多关注音乐形态、曲谱,而不应走入有文化无音乐的死胡同。下午场第三位主讲人是中国戏曲学院李晓天教授,李教授就《关于中国近代现代戏曲音乐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向在坐的专家学者们分享了自己研究中国戏曲音乐的经验和见解。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王清雷副研究员的发言为《海昏侯墓乐器考察述略》。王老师和他们的团队在今年2月19日,亲身前往出土海昏侯墓乐器文物的江西省博物馆和江西省考古研究院进行实地考察,讲述了考察中的乐器史料发现和疑难问题。茶歇时间,我院很多同学踊跃地向各位专家请教学术问题,大家都觉得收获多多。茶歇之后,中央音乐学院李淑琴教授发表“对于中国音乐史学会的希望”的演讲,她从学会的定位与机遇,以及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整个音乐史研究中的价值等发表了见解。接下来的自由论坛中,学会秘书长兼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陈荃有教授,以及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冯长春教授,也就学会及学科问题,进行了探讨。陈荃有教授指出,本次理事会议有三个“出人意外”,即全国参会理事之多、研讨论题之集中以及专家们态度之严谨均出人意外,充分体现了本次会议在参与度、规格及质量上的新气象。冯长春教授就综合大学音乐学院、专业音乐学院的现代音乐史教学中畸重畸轻的问题,发表了个人看法。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陈永教授的发言题目是“转型时代的高校中音史学科问题——以华中师大为例”,陈老师从身处综合大学研究音乐史的体会出发,说明了心理史、结构式等跨学科视野和方法,对于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借鉴作用。同时,陈老师也代表我院中国音乐史学科团队,回溯了我院音乐史学科的历代先贤(阴法鲁、陆华柏等)和发展道路,重点介绍了我院中国音乐史学科陈永、康瑞军、徐海准三位教授在音乐史学史、音乐制度史、音乐教育史和中外音乐交流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并谈了本学科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思考。陈老师的发言引起了在座多位专家的共鸣和赞同。
接下来,来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的副所长汤琼教授和戴嘉枋研究员,围绕正在承担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专业音乐未来发展研究”进行了进度交流。会议的“自由论坛”板块由副会长、中国音乐学院赵为民教授主持。同济大学音乐系曾美月教授就其明代笔记音乐文献研究情况做了报告。陈荃有教授简介了《音乐学人冯文慈教授访谈录》的成书过程。
会议最后的闭幕式,由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李方元教授主持。首先,中央音乐学院陈荃有教授做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发言。我院康瑞军副院长代表承办单位发言,感谢史学会为我院师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感谢在座师生的观摩交流,并就史学会与今后承办方的合作,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