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石。加强艺术科学研究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体现,对于塑造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 ...
艺术科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石。加强艺术科学研究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体现,对于塑造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大力推进我国艺术科学的健康发展和全面繁荣,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的精神,结合“十一五”时期我国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与未来五年艺术科学发展及文化建设的需要,制定《全国艺术科学研究“十二五”(2011-2015年)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艺术科学研究及管理取得显著成绩。过去五年,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艺术科学研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充分发挥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国家对艺术科学的投入持续增加,有力地推动了艺术科学的建设和发展。
艺术学项目规划管理进一步规范、导向作用显著增强。“十一五”时期,原“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统一更名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立项周期由每二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同时取消原自筹经费项目类别,专设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艺术学项目的申报评审制度、经费管理制度、中期管理制度、鉴定结项制度及成果宣传使用制度进一步规范,中级管理机构建设及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艺术学项目经费总额及单项平均资助额度均较“十五”时期大幅提高;《全国艺术科学研究“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及历年课题指南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突出了我国文化艺术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控制规模,提高质量”的总体原则贯彻于项目评审及管理全过程。
学科建设稳步推进,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研究成果数量倍增、宣传平台逐步扩大。“十一五”期间,共结项271个项目(国家项目219个,文化部项目52个),较“十五”时期的127个增长113.3%;艺术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艺术学各分支学科研究更趋深入,推出了一批具有重要标志性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性研究三足鼎立,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共同发展的可喜局面;随着文化与科技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快,新兴文化业态进入艺术研究领域,日益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大大拓展了艺术科研的领域;成果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艺术百家》等报刊的成果宣传工作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编辑工作相继启动。
科研服务于社会的功能日益增强,形成艺术创新的科研支撑力量。“十一五”时期,广大艺术科研工作者用敏锐的学术触角,不断吸收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积极研究探索文化艺术实践中大量涌现的新现象、新课题,艺术科研领域的应用对策性研究愈益受到重视,在文化发展战略、公共文化政策、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艺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新媒体艺术等领域产生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把学理性寓于应用对策之中,艺术科研服务咨政的功能进一步发挥。
艺术学项目的社会影响日增,研究队伍蓬勃发展。“十一五”时期,艺术学项目规划管理按照本领域特有规律组织学术研究,共立项557个研究项目(国家项目390个,文化部项目167个),较“十五”时期的388个立项项目增长43.5%,承担国家艺术学规划研究项目的百余单位遍布全国(除海南、港澳台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科研兴文的氛围逐渐形成,艺术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科研队伍得到较大的调整和充实,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推出一批优秀科研人才,使我国艺术科学研究队伍和事业发展充满活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十一五”时期全国艺术科学研究领域还存在着一些较突出的问题与薄弱环节:艺术学各学科门类的基础研究较之其他学科仍相对薄弱,学科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原创性、前沿性、高端性成果较少,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力作不多,对新观念的吸纳、新方法的运用及新理论的建树尚需加强,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理论创新研究与文化艺术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重大成果不多,对文化艺术发展现状的关注仍需加强; 艺术科研体制仍需不断改革创新,科研经费投入仍不适应艺术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仍需进一步加强。这些矛盾突出体现为艺术学科本身的建设进程仍然滞后于当前国家文化建设飞速发展的形势要求。这些问题都是“十二五”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艺术科学研究面临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创新等战略任务的新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迫切需要艺术科学深入研究、回答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文化艺术建设实践中一系列战略性、前沿性、综合性的重大问题,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文化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动理论创新,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以时代的要求、发展的眼光与改革的精神推进艺术科学研究。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积极探索并遵循艺术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尊重艺术科学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在坚持正确理论方向的前提下,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提倡学术流派与学术风格的多样化。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研究,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以放眼世界的宽广视野和贯通古今的历史深度,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规律,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及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我国艺术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控制规模,提高质量的总体原则,倡导扎实严谨、精益求精的科学治学精神,注重学术积累,注意处理好总结历史、研究现实与准确把握未来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实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
“十二五”时期,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推出一批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推出一批立足于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文化艺术建设中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标志性成果;通过规划研究项目锻炼、推出一批艺术学各分支学科领域有重要建树与影响的中青年优秀科研人才,进一步提高艺术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三、“十二五”时期我国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务与重点领域
“十二五”时期,我国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围绕党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的大局,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文化艺术建设的实际,大力推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深化、拓展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文化艺术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进一步发挥艺术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
“十二五”时期,艺术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与方向是:
艺术基础理论研究。以经典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为指导,配合党中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开展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建设,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发展规律、艺术学体系建设研究;加强中国传统艺术当代价值研究;加强中国现代艺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艺术主要成就、发展道路、基本经验及现实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未来发展方向与途径的研究;继续推进地方艺术史学研究;加强和深化艺术社会学研究,密切关注当代新的艺术生产与消费实际;改善和加强艺术批评,推进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统一的艺术批评建设。
戏剧(含戏曲和话剧、曲艺、木偶、皮影、杂技、魔术)研究。重视戏曲本体研究,加强戏曲表演理论与体系建设,改善和加强戏曲批评,重视并加强戏曲研究中的新兴研究方法的引进和运用,完善和深化戏曲学科体系建设;重视中国现当代剧场史研究,加强当代戏曲艺术资料的建设与研究;鼓励戏曲艺术运用视听新技术研究,加强转型转制中的戏曲市场及经营研究。加强当代戏剧导演和编剧研究,重视话剧口述史研究;加强话剧演出现状、创作生产及剧团体制改革与戏剧产业、民营剧团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路向的调查研究,为政府扶持戏剧文化产业提供决策依据。加强中国戏曲、话剧、曲艺艺术家、剧本、影像信息资料数据库建设;重视城乡新兴曲艺班社研究,加强曲艺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少数民族曲种的研究和曲艺的文化学研究,加强曲艺的口述史研究、音像文献的整理保存和曲艺文化的数据库建设。加强木偶、皮影、杂技、魔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与基础史论研究。
电影、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艺术研究。进一步加强电影、电视、动漫及新媒体研究的学科基础建设,推动中国电影美学范畴、理论框架与批评体系建构;重视电影、电视、动漫、新媒体艺术与文化战略、跨文化、文化产业等其他新兴学科的交叉研究;加强电影、电视、动漫、新媒体艺术创作中体现中国核心价值观与追求艺术性、娱乐性之间的协调关系研究;探讨电影、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融合的前景,分析和预测数字化时代艺术形式、审美发展的趋势;加强外国(特别是欧美、日韩等国)电影、电视、动漫和新媒体研究,推动中国电影、电视、动漫和新媒体相关领域的研究走在世界性学术前沿;加强电影、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艺术领域技术应用的研究,如电影的3D技术及其他数字化技术的研究、软件的开发研究等,提高中国电影、电视、动漫、新媒体的整体制作水平。
音乐研究。加强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及学科建设研究;整合多学科领域的学术资源,运用多学科方法论、多视角进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注重音乐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加强音乐文化人类学、音乐社会学及音乐创作研究;加强中国音乐古籍、民间传谱、宗教音乐、音像文献资料等整理、保护与数字化研究;整理、总结前代学者的学术成果和学术路径;梳理和总结音乐学各分支领域发展史研究;注重国际交流,加强中国传统音乐“走出去”及外国音乐研究。
舞蹈研究。加强中外舞蹈史学研究,在本体论、美学、发生学、类型学、形态学和中外舞蹈比较研究等学科方向上实现新的突破,尤其要加强舞蹈生态学和舞蹈文化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加强舞蹈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文化建设;加强舞蹈创作研究和舞蹈编导学等创作理论的研究力度;加强音乐舞蹈学交叉学科领域非遗保护研究,以点带面地逐渐在各地建立“非遗数据库”,努力建立全国性的“非遗数据库”。
美术研究。加强美术理论基础性研究,鼓励系统性与新范式建构相关的美术理论研究;加强中国传统宗教美术、中外美术交流、中国美术史学史、中国传统美术思想史和少数民族美术史研究;加强中国当代美术批评话语的转型研究,建立与中国美术实践密切相关的批评话语及批评方式;加强中国当代美术的创作观念和中国当代美术的现状研究;加强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美术传播与流通的理论研究,尤其是美术馆管理和运行机制研究;进一步加强艺术市场学研究,加强中外艺术品市场规制比较研究,关注艺术市场运作机制及规范性问题。
设计艺术研究。加强艺术设计学基础理论与史学研究,尤其是传统工艺、艺术设计(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设计、服饰设计、书籍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和建筑艺术设计的创作及理论研究;运用多学科资源,注重艺术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发展、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探索,加强艺术设计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的交叉研究;进一步展开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中外交流的经验总结,加强外国艺术设计的理论与中国当代设计实践的关系研究;重视我国古代传统造物思想的整理和研究。
艺术文化综合研究。探索我国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战略,构建文化艺术管理的战略理论体系,研究文化艺术发展的整体布局和具体实施重点;明确文化艺术管理的学科特点、概念体系和理论范畴,建构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学科体系;考察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国际文化艺术发展经验与路径,对我国文化艺术的长远发展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宏观构想;加强文化艺术生产部门和文化艺术人才有效管理及新兴文化业态研究,为政府在文化发展领域的宏观决策提供咨询和理论支持。
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研究。进一步加强艺术学各门类学科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及与其他学科间的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研究;针对自然科学技术、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与艺术科学间的相互渗透、融合趋势,加强和拓展在多学科互渗融合中出现的新兴领域研究。
四、“十二五”时期艺术科学研究的组织与保障措施
进一步发挥并强化国家艺术学项目评审的导向作用。依据本规划所明确的指导思想、中心任务、总体目标、研究重点,依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关管理办法以及未来五年艺术科学发展趋势,重新修订《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文化战略重大前沿问题、相关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增强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性,增强年度课题指南的针对性、时代性与前瞻性,并使之贯穿于项目评审立项的全过程;探索建立国家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等申报、评审制度,完善国家艺术学委托项目的申报、评审制度;鼓励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重要领域、重点方向及我国文化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集体攻关项目,鼓励这些研究领域与方向中优势学术资源的整合;积极探索现代艺术科研管理规律,将规划选题、项目评审立项与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及文化艺术科研结构调整、合理布局结合起来。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国家艺术学项目管理的制度建设。继续大力推进中级管理机构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强化中级管理机构、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健全完善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经费管理、鉴定结项等制度,改进、完善专家推荐遴选制度及专家库建设,探索建立专家信誉评价制度,促进优秀成果、优秀人才的不断涌现;积极探索、逐步推进艺术学项目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经费管理、鉴定结项、成果库管理等数字化网络系统建设,实现管理手段的科学化与高效率;进一步健全完善艺术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使之成为优化和凝聚科研队伍、繁荣艺术科学的重要途径。
进一步加强、拓展国家艺术学项目成果宣传平台的建设。继续规范、完善艺术学项目成果库的建设、科学管理及有效利用;在巩固完善《成果要报》、《中国文化报》、《社会科学报》、《艺术百家》等宣传平台及文化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页相关栏目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的编辑工作,并将优秀成果与优秀人才的宣传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优秀成果文库》及其他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成果宣传形式与途径,努力促进艺术学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艺术学学科建设及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国艺术科学各学科“十二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目录
一、艺术基础理论研究
(艺术基础理论研究,包括艺术学原理、艺术社会学、艺术批评学以及艺术史学等研究。)
1.艺术学的学科反思与学科建设研究
2.马克思主义艺术学原理研究
3.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进程研究
4.中国艺术通论
5.中国现代艺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6.中国传统艺术当代价值研究
7.中国当代艺术思潮史
8.中国艺术批评史
二、戏剧(含曲艺、木偶、皮影、杂技、魔术)研究
(戏剧研究,包括话剧、戏曲研究。含曲艺、木偶戏、皮影戏、杂技、魔术等研究。)
1.中国戏剧理论研究
2.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与体系研究
3.中国戏曲音乐理论与体系研究
4.20世纪戏曲研究与戏曲学术史
5.中国现当代剧场史
6.当代话剧、戏曲导演与编剧研究
7.当代话剧、戏曲批评研究
8.民营话剧、戏曲剧团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路向调查与研究
9.城乡新兴曲艺班社研究
10.木偶、皮影、杂技、魔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调查与研究
三、电影、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艺术研究
(电影、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艺术研究,包括电影、电视剧及其他电视艺术、广播艺术、新媒体艺术等方面的研究。)
1.电影学、广播电视学学科现状与前沿问题研究
2.中国电影通史及专题研究
3.动画电影历史与理论研究
4.中国电影、电视剧创作现状研究
5.中国原创动漫的价值取向研究
6.电影、电视剧批评与评价标准研究
7.我国动漫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8.中国电影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
9.数字电影研究
四、音乐研究
(音乐研究,包括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系统音乐学等研究。)
1.中国传统音乐体系研究
2.中国音乐通史
3.音乐古籍、民间传谱、音像文献资料整理及数字化研究
4.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与研究
5.20世纪中国音乐界重要学者研究
6.中国当代音乐作品与作曲家研究
五、舞蹈研究
(舞蹈研究,包括舞蹈学原理、民族舞蹈学、舞蹈史学、舞蹈编导学、舞蹈生态学、舞蹈文化学、舞蹈批评学、舞蹈传播学等研究。)
1.中国舞蹈文化史
2.舞蹈编导学研究
3.舞蹈表演学研究
4.舞蹈人体科学研究
5.舞蹈生态学概论
6.民族舞蹈学研究
7.舞蹈民俗学研究
8.舞蹈批评学研究
9.舞蹈管理学研究
10.舞蹈传播学研究
11.舞蹈记录方式数字化研究
六、美术研究
(美术研究,包括绘画、雕塑等研究。)
1.18世纪以来中西美术发展史比较研究
2.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现状研究
3.20世纪中国主题绘画创作研究
4.20世纪中国著名美术家研究
5.中国宗教艺术研究
6.当代中国城市雕塑研究
7.当代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研究
8.信息技术发展对美术行业的影响研究
9.当代中国艺术品拍卖法律研究
七、设计艺术研究
(设计艺术研究,是指作为实用艺术的设计艺术研究。)
1.中国设计艺术史研究
2.20世纪中国著名设计艺术家群体研究
3.当代中国设计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4.当代中国设计艺术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5.信息技术在设计艺术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6.当代设计艺术批评理论体系研究
7.中外设计艺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八、艺术文化综合研究
(艺术文化综合研究,是与艺术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我国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综合性研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4.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机制研究
5.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
6.我国文化市场理论与实践研究
7.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法研究
9.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