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下午14点,音乐沙龙“教育部课题申报交流分享会”(第八期系列讲座)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17教室成功举办。学院副院长詹艺虹教授,钢琴系张凯教授、涂波副教授,声乐系陈岭教授,舞蹈系梁宇副教授进行了教育部课题申报相关内容的分享。参加此次讲座的有我院青年教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同学们。
讲座开始由詹艺虹副院长对本次“教育部课题申报交流分享会”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并对参加讲座的各位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她提到:“一本项目申报书,凝聚的不仅仅是学术思想,更是对待生活工作的一种态度,潜心学术、锲而不舍的一种科学精神!”并寄语我院教师在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课题申报中取得好成绩。
讲座第一阶段首先由五位老师分布进行了教育部课题经验分享。老师们从“课题选题”、“课题研究现状”、“课题研究思路”、“课题热门词汇”、“音乐和舞蹈学科选题范例”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科研课题的选题,应当新颖或视角新。好的选题应该具有下列特征:一是吸引力,二是能激发共鸣,三是有可研究性。以中国钢琴音乐研究为例,目前对中国钢琴音乐研究就有这些不同的方向和视角的选题:不同体裁、不同作曲家群体等研究。选题时,也应该注意国家关切、民生需求等,例如近年来的研究,选题中会经常出现“互联网”、“信息化”、“人工智能”、“一带一路”、“红色音乐文化”、“文化振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及文化自信”等热门词汇。
选题往往来源于教学工作中。基于教学的土壤,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累积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投身到科研工作中,这类来源于课程中的选题,是具有可研究性、可探讨性和可持续性的。基于这些选题,发散与聚拢研究思路,并将其成果化,是源于课堂,最终能用于课堂的,也是老师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逐渐累积的。
对选题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的论证,应达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熟悉该领域已经做过的和正在做的研究工作;二是对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三是在上述基础上,准确把握研究工作的新起点、突破点,保证研究工作具有创新开拓,忌低水平重复研究,这是前提与基础。
在撰写课题申报书和论文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写作问题:首先,在研究过程中,某些研究者为了多快好省地完成论文,在对文献资料收集不全的情况下,或者对文献资料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的情况下,就开始写作,这就违背了对研究中的客观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再则,忠实于原文原观点,尤其是一些外文资料,要做到忠实原则并不容易,某些主题或学科专业类的文献并不是普通研究者或认识可以获得的最原始或一手资料。
自2007年以来,我院共有在研和已结项教育部课题30余例,位居全国前列。这与我院优良的学风密不可分。本次讲座,五位老师分享自身成功的课题申报经验,为我院支持教师们的科研工作,鼓励教师们的科研热情提供了帮助。
讲座的第二阶段,声乐系杨秋海老师、钢琴系张晨老师、舞蹈系纪兰幽老师、器乐系邱耿华老师、作曲系丁玲老师、声乐系陶联合老师、器乐系王艺副教授、作曲系许曾老师、钢琴系杨沛霖老师、音乐学系张文昭老师先后就教育部课题申报经验积极发言和提问。
此次学术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本次“教育部课题申报交流分享会”是我院辅导教师科研工作的系列讲座第一期,接下来还将持续开展此类分享交流活动。本次讲座不仅对院内教师具有启发,同时对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们,更是得到了一次对于教育部课题申报相关经验的学习,这正是举办此次讲学活动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