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我院学术前沿系列课程——“大师课・半月谈”第三期特邀中央音乐学院童昕教授莅临我院音乐厅,带来一场以《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观》为主题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我院副院长张业茂主持。
讲座伊始,童昕明确指出当前大部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重表演,轻教育,因此思考清楚音乐教育专业区别与其他音乐专业的核心区别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个问题,童昕从受众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见解:区别于音乐表演者,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未来面对的是学习者,应当学习如何有方法的教学,同时又要区别于一般教育学科,那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就应当是符合音乐特点的教学法,即音乐教学法。
接下来,童昕邀请数十名同学亲身参与到一堂简短的音乐教学法实践活动案例中,以“数蛤蟆”游戏为主体,难度循序递增,从语言到律动再到演唱正序和倒序的任意改变,逐渐搭建出“螺丝结顶”、“宝塔尖”和“金橄榄”的结构,生动展现音乐教学法的魅力。紧接着,童昕向大家阐述自己备课的全过程,对比之前的教学活动揭示出她希望广大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执教途中要长期明晰的教学观——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不等同于施教者获得知识的途径。
结束教学哲学观的框架搭建,童昕以两种常见情况举例进一步深入探讨音乐技能课程学习方向。
第一,作曲。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在举办的音乐活动是以一般学生为对象,当出现没有能力或是没有条件完成音乐作品时,改编就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这既不是高配版的作曲,也不是低配版的作曲,而是另一个方向的作曲。
第二,钢琴演奏技术。钢琴演奏并不等于钢琴的运用,加上缺少实践经验,即使是接受过系统培训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也未必能够将所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际。未来音乐教师需要加强树立何种情况运用钢琴技术以及如何创造性地运用钢琴技术辅助教学的意识,以更好适应职业需要。
随后,童昕回归到音乐本身。通过案例来强调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审美偏离,明确其核心依然是音乐。以审美和技术支撑音乐教学,让技术为情感表达服务,聚焦音乐本身的教学才是关键。同时,童昕也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呼吁音乐教育者在音乐领域要保持独立性,不要“自我降级”为次一级的音乐表演者;第二,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中,去感知、去体会,去总结,成为音乐领域中最懂教育的人。
最后,张业茂上台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从中国式音乐教育理论体系、方法体系以及课程观的角度对讲座进行了全面梳理,激发大家对音乐教育的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至此,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高紫薇、吴怡璇
摄影:袁鲲鹏
编辑:蔡希子
审校:陈龚泽祖、陈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