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14:00,在音乐学院317会议室开展了“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人才培养与质量建设交流活动”。出席交流会议的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吴凡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副院长兼科研联合党支部书记张天彤教授、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李欢老师、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王先艳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陈永教授,钢琴系詹艺红教授,声乐系周希正教授,艺术实践部部长钱勇副教授,音乐学系汪瑶副教授,赵洪啸老师,研究生教学秘书邱耿华老师。大家针对两所学校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和管理等内容进行交流与讨论。

会议伊始,张天彤教授就在校学生数量以及学位、学科的设置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目前的研究生培养设置,并表示中国音乐学院目前正在加强理论型人才的培养。张天彤教授从理论以及实践人才的培养,介绍中国音乐学院由招生到培养到学位工作过程中进行的分类指导,比如对理论专业的学生有科研的要求,对表演专业的有艺术实践的要求。除此之外,中国音乐学院在教学过程中还会组织学生进行校外的学习和交流。张天彤教授以本次来华中师范大学交流的研究生为例,说明了学校在院校间学术交流的学生筛选过程,通过良性竞争来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代表学校进行交流。而这一部分,就是对于课堂教学的延展。

李欢老师介绍道中国音乐学院的博士学位是授予的艺术学博士,硕士分为艺术学硕士、学术性硕士和教育硕士三种,随后通过一组数字介绍了不同研究生每年授予的数量情况。李欢老师表示学校对于学位是有明确要求的,比如博士要有课题和学位论文答辩、声乐与器乐方向的博士需要完成两场音乐会加上开题和答辩。李欢老师提到,在艺术硕士这一块,学校设置了一个毕业设计环节,这个部分包含了学生对于音乐会的设计比如如何选择曲目以及选择的曲目如何和学生自己相结合。这样的毕业设计最后会形成一种经验式的陈述,留给其他的同学进行学习。鉴于以往的论文质量上存在的不足,李欢老师表示中国音乐学院在今年开始提升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按照体例和内容要求来写学位论文。根据学位类别不同,博士生的字数要求分为八万字和四万字,硕士生的要求分别为三万字和五千字等。随后,李欢老师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对研究生不同年级阶段开题、音乐会等方面的要求。

詹艺红教授介绍说,不同与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硕士的三年设置,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硕士的学习时间为两年。对于学生来说,完成学业的时间就显得更紧。由于两校不同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本校的学生考研准备时间较为紧张。
张天彤教授介绍,中国音乐学院在研究生招生上从2016年开始,就采用先考文化课再面试的方式招生。由于进入了面试环节之后,基础分数不会太低。但是,在这个过程之后,对于表演专业学生水平相较以前有所影响。
随后,与会师生就音乐会标准、专业设置、论文指导以及学生去向等方面进行沟通与讨论。其中重点讨论到:研究生在论文上的创新、博士研究生对于发表文章的要求、不同学位类型对于学生的要求等。

会议结束后,一行人在赵洪啸老师的邀请下,参观了简易乐器制作工作坊。赵老师热情讲解各个乐器如何演奏以及乐器新颖之处。参观的师生均感叹于其有趣的创意和演奏。随后赵老师将陶笛作为此次交流的礼物赠送给大家。张天彤教授,也将“中国音乐学院建校五十周年成果集萃”作为礼物赠送给华师音乐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