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15日电(党波涛) 6月12日晚,受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悦博雅”演出学术团举办了一场高水平独唱音乐会。演唱的六位声 乐 老师都来自华中师大音乐学院声乐系青年教师团队,分别是男高音 刘盛昌 老师、女高音 熊培 老师、男中音 陈岭 老师、女高音 万莉 老师、男高音 王洪涛 老师、女高音 周燕 老师。
六位老师满怀激情演唱了自己最拿手的声乐曲目。演出以刘盛昌老师精心准备的的三首民族声乐作品开场,分别是《关雎》、《献给母亲的歌》、《峨眉酒家》。刘盛昌声情并茂,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三首歌唱完,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今年初,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根据“理论与实践结合,讲台与舞台并重”的发展思路,组建成立了国内高校首个多专业交织交融的固定组合表演团队——“琴•声合鸣”团队和弘扬国风雅歌优秀文化的“声•悦博雅”表演团队。两个团队成员几乎涵盖了音乐学院所有专业的教师。
6月 6日 ,由声乐、钢琴、器乐、作曲等专业方向的教师组成的“琴•声合鸣”团队来到第五站——湖北工程学院交流演出,受到广泛好评。这支由教师自发成立的团队于今年4月首演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厅,也正式宣告成立,并先后到鲁东大学、信阳师范学院、荆楚理工学院等全国高校开展艺术巡演和学术交流活动,到访高校师生好评如潮。
与此同时, 6月 7日 ,由声乐系、钢琴系部分教师组成的团队——“声•悦博雅”第二期音乐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厅举办,演出好评如潮。
音乐学院院长孙逊表示,两个团队教师对艺术追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更加热情。目前,两个团队的教育教学实践专题音乐会已经举办了20多场,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出现了“井喷式发展”。
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充分体现音乐与舞蹈学科属性,引导教师“两条腿走路”、“两个方向发展”,并充分结合师范大学特色,设立艺术实践部,成立艺术实践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艺术实践工作运行机制和模式。根据师生成长过程设计不同阶段的艺术实践环节,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艺术实践体系。在艺术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
自去年举办纪念恢复建院30周年以来,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将艺术实践作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人才培养的引擎,引导、鼓励全院师生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站稳讲台,还要站好舞台”。让师生在艺术实践交流中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学院发展也随着艺术实践的深入,眼界逐步拓宽,发展不断加速,同时以此为载体积极履行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的大学职责。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