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琴·声合鸣”——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探索发展新模式

作者: 时间:2017-06-13 点击量:

   作者:王冰201766日,由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钢琴、器乐、作曲等专业方向的教师组成的国内高校首个多专业交织交融的固定组合表演团队——·声合鸣团队来到第五站——湖北工程学院交流演出,受到广泛好评。这支由教师自发成立的团队于20174月首演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厅,也正式宣告成立,并先后来到鲁东大学、信阳师范学院、荆楚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艺术巡演和学术交流活动,到访高校师生好评如潮。目前·声合鸣团队,再次整装待发,继续用美妙的音乐将艺术传递,迈着坚实步伐进行着艺术实践探索之旅。与此同时,67日,由该院声乐系、钢琴系部分教师组成的团队——“·悦博雅第二期音乐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厅隆重上演。  

图一:琴·声合鸣团队于201766日来到第五站——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厅交流演出

·声合鸣团队是今年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涌现出来的优秀艺术实践团队之一,教师们表现出来的对艺术追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更加热情。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专题音乐会,今年已经举办了18场,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出现了“喷涌式发展”

:琴·声合鸣专场音乐会受邀在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厅举行

近年来,音乐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提出教学、科研、艺术一体国际化的学院办学理念,音乐学院“十三五”规划更加明晰学院发展思路,充分体现音乐与舞蹈学科属性,引导教师两条腿走路两个方向发展,并充分结合师范大学特色,设立艺术实践部,成立艺术实践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艺术实践工作运行机制和模式。根据师生成长过程设计不同阶段的艺术实践环节,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艺术实践体系。在艺术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

图三:·悦博雅音乐会于67日在我校音乐会举行

科教如钢,在实践的锤炼中越来越强

      学院注重教师科研和教学团队建设,近两年形成了多个团队和平台,获批“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合唱艺术研究中心”;获批“湖北省学校合唱教育研究中心”、获批华中师范大学“国风雅歌艺术中心”等,并组建了面向全校开设的音乐素质课程授课团队3个,连续获首届和第二届教学创新奖,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两年邀请美国、法国、韩国等多个国家知名专家和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爱乐乐团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和艺术交流演出约60多场;与一批国内外高校建立了相应的艺术实践交流机制,在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合作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切实的实践。学院聘请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的一批知名学者为我院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交流活动,促进音乐学术交流、扩大了学院的影响。科研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获批教育部基金项目5项,实现历史性突破,现在研省部级项目近20项。

图四:20175月,音乐学院王凯平老师担任第五届全俄国际音乐比赛(艺术起源)国际评委。与来自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法国里昂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马林斯基歌剧院、墨西哥中央艺术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西班牙及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评委们在一起。

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多个研究团队,他们在中国音乐研究(包括中国音乐史研究和民族音乐学研究)、音乐教育研究、合唱艺术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研究体系。其中,艺术表演和创作既为理论研究提供基础,同时又在理论研究下形成具体实践,形成了良性互动。

2016121日,我院范竞马教授参加在埃及古老的卢克索神庙广场举行的“中埃建交60周年庆祝暨‘中埃文化年’开幕式”演出,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埃及总统塞西的接见

育人如炬,在绚丽的舞台上绽放青春

近年来,学院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拓展活动载体,搭建艺术实践平台。一方面积极开展校内外音乐素质教育培训,承办或参与国内外大型艺术演出活动等,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起天空合唱团、大地舞蹈团、阳光爱乐乐团、国风雅歌艺术团等艺术团体的方式拓展载体,在高水平艺术交流中促进学生专业水平提升。

在舞台实践方面,我院师生近年来参加了一系列由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教育协会等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主办的颇有影响的竞赛、大型演出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代表了我院师生的艺术实践水准,另一方面也在学院内外营造了良好的艺术实践氛围,带动了学生技能方面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了各专业学科的发展。  

图六:2016102日,我院田晓宝教授率领华中师范大学TianKong合唱团出席俄罗斯中国文化节,参加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建院150周年演出,并举行巡演。
 

交流如,在拓宽的道路上快步前进

音乐学院以国际化战略来引领学院事业全面发展,继续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大力推动师生艺术实践走出去,注重把外国学生和外国教师引进来,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每年来访交流国(境)外专家有近20人:首次实现国家外专计划(东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乔尔.勋豪斯)每年来学院一个月授课;仅2016年度,就接待美国南犹他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等国(境)外访问团队近10个;学院积极参与学校美国周活动,赴美国耶鲁大学访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2016年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白俄罗期波波合唱指挥学院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国际艺术交流进一步活跃,2015年,天空合唱团赴欧洲巡演获巨大成功,受国际合唱联盟世界合唱博览会邀请赴澳门展演;2016年参加俄罗斯中国文化节——柴柯夫斯基音乐学院成立 150周年演出;张逸带队舞蹈团赴美国芝加哥第十届希林灯节开幕式演出,并获市政府荣誉市民证书

图七:20174月,世界著名指挥家、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合唱指挥系系主任阿列克谢·卢得涅夫斯基教授在我院举行大师班

履责担当,在精彩演绎中传承文化

学院积极为中国文化发展传承服务,通过音乐理论的专业特色和研究优势,开展有效的社会服务,实现大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职能。为支持湖北省内的十堰、荆州、恩施等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实践,先后承担了多项课题研究项目,参与或组织上述地区相关的非遗学术会议、撰写论文和调研报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同时学院积极履行社会服务功能,近两年参与了十余场省级及以上大型演出活动,承办了武汉市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任务,担负起武汉市教师合唱团的建设任务。学院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举办桂苑之歌赈灾专场晚会、连续承办四期乐动未来星愿基地快乐教师培训班和希望工程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图八:省、市、学校等各级领导出席在武汉琴台音乐厅举办的“华中师范大学首届桂子山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

      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出现了“喷涌式发展”,教师的积极性为何如此高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音乐学院党委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大胆领导改革,将党建与业务有机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落细、落小,找准学院发展的“触发点”、解决“困惑点”,形成“共鸣点”,围绕改革评价教师制度,解决老师发展桎梏;围绕改革学生培养模式,解决学生真学、真用;围绕凝聚学院力量,扶持人才上平台、建团队。自去年举办纪念恢复建院30周年以来,音乐学院将艺术实践作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人才培养的引擎,引导、鼓励全院师生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让师生在艺术实践交流中积成果,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学院发展也随着艺术实践的深入,眼界逐步拓宽,发展不断加速,同时以此为载体积极履行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的大学职责。全院师生团结一心,凝心聚力,改革创新,乘势而上,为彰显音乐与舞蹈术科亮点、全面提升学院水平而不懈努力。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7-6786778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学院联系人:程老师,办公室:音乐学院3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