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欢摄影李姝霖)2015年11月27日下午6点,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展的以“钢琴演奏”为主题的全校文艺骨干培训班第三次培训于音乐学院大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培训以“浪漫奇遇”为主题,由15级研究生石文慧 ...
(通讯员 李欢 摄影 李姝霖)2015年11月27日下午6点,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展的以“钢琴演奏”为主题的全校文艺骨干培训班第三次培训于音乐学院大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培训以“浪漫奇遇”为主题,由15级研究生石文慧作为主讲人带领大家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开启一场“美丽邂逅”。
讲座开始之际,主讲人通过回顾上次培训课学习的古典音乐,启发学员们畅谈对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曲的初印象。开场以互动的形式活跃气氛,让大家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主讲人从专业的角度阐释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的主要特征——主观主体性。浪漫主义钢琴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意识,每一首钢琴曲的创作都带有艺术家们独特的风格特色,都是艺术家们一次灵魂的赋予与写照。
然后,主讲人通过重点介绍四位著名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艺术家及其名作,向我们展示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的“魅力”。首先是舒伯特,贝多芬曾称赞舒伯特的曲子有一种“神圣的光辉”。主讲人通过播放视频向我们展示舒伯特名作《冬之旅》,并讲述名作背后的故事,让学员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名作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魅力。再者,主讲人为了给大家更大的学习空间,为大家提供了几本关于舒伯特的书籍,有《舒伯特的维也纳》、《舒伯特传》等,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舒伯特以及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
紧接着是肖邦的“夜曲系列”,从音频《夜曲》可见,肖邦善于创作如诗如画的曲子,他的钢琴曲就像诗一般。随后,李斯特的《钟》让大家叹为观止,“炫技派”的花样手法让学员们对李斯特肃然起敬。最后是舒曼的《梦幻曲》,顾名思义,梦幻的音乐将人带入梦幻的场景,让人放松,让人愉悦。一名学员在课程结束时感慨道:“从肖邦的音乐中,我听到了很多东西,有爱情,有离别,有伤感,有亲情。”
整场讲座主要通过讲述艺术家们的生平来让大家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主讲人石文慧强调:“多简单的曲子也要了解作家的生平,了解艺术家们独特的心思,将他们的创作背景了解透彻才能更好地欣赏艺术家的作品。”主讲人希望学员们掌握这种“从作家生平听名曲”的学习方法,为大家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提供了一种切实的欣赏路径。同时,石文惠同学讲到:“音乐是出于内心的冲动和精神需求的产物,音乐创造是独立的,人为的。不像古典主义时期受到贵族的支配,如晚年才面对心灵创作的巴赫,现实和理想挣扎的莫扎特。浪漫主义彻底解放了个人,解放了音乐。一切发自于心灵,一切回归于心灵。音乐不再是任务,是应酬,而是灵魂的使用,只有从艺术家灵魂深处倾泻的音乐才能打动听众。”让同学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