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文化学者田青:财富的苍白当用传统文化填补

作者:华大在线讯(见习记者 杨茜茜) 时间:2015-09-27 点击量:

“中国只靠经济的繁荣富强无法换来真正的尊重。”9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音乐学家、文化学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在音乐厅以“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为主题做专题讲座。他认为我们当下更要从几千年 ...

“中国只靠经济的繁荣富强无法换来真正的尊重。”925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音乐学家、文化学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在音乐厅以“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为主题做专题讲座。他认为我们当下更要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找到民族自信心。

“请大家不要担心中国,因为这是一个只能制造产品,不能产生思想的国家。”这是撒切尔夫人上个世纪对中国的评价。田青由此体会到财富背后的苍白。90年代,他初到台北,惊异于他们用“忠孝”、“仁爱”等“八德”来命名街道,又一次感慨两岸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因为这两次触动,他开始思考“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是惊人的,但国人已经逐渐对此失去了感知力。像“东北、西北高速铁路通车”这样在西方值得举国欢庆的大事,在中国却不为大多数人知晓。田青认为经济成就已经不足以填补国人内心的空虚,而且近来“教授要与学生断绝师生关系”的新闻也暴露出传统文化思想的衰落。文化,是当下困境的出口。

“好好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再拖了!”田青眼中的武汉大学生与美国大学生除了“早餐吃热干面”这一点有所不同之外,其他几乎没有太大差别。他认为人们已经足够重视西方文化,当务之急是要扬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旗,“传统文化不能转基因!”

田青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归纳为“儒释道三根支柱”以及“精英文化、民间文化两层楼”。传统文化的两层楼,楼上是精英文化,而楼下则是最广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表现为口头传播。田青以“原生态唱法”为例,强调了楼下文化深刻的内涵以及多样的表现形式。在听过大量民歌后,他清晰地感觉到“音乐学院的孩子没有前途”,因为他们在所谓科学唱法的引导下失去了个性。让音乐呈现多姿多彩的唯一方法就是向民间学习,“那是根,是源,是母亲的乳汁”。他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两个范畴,不能动不动就用科学训练艺术。

然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原生态唱法面临重重困境。田青曾邀请过祖孙三代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中唱过长腰山歌。“假声、真声自如交替,一唱出来举座皆惊。”那时有人专门测过,据说它比帕瓦罗蒂的还要高。但是几年之后,当田青再遇到他们时,孙子已经不再唱了,而爸爸叔叔哥俩则辗转着进行旅游性演出,养家糊口。

“每一分钟,世界上可能就有一种文化在消失。”田青由中央电视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广告联想到当下传统文化的处境,“每一分钟就可能有一个身怀绝技的老人去世了,有一门手艺中断了”。他曾经给自己的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利用假期学习两首当地的民歌、民间戏曲,“要通过这种学习,把中断的历史接上,把我们的短板接上。”

讲座开始前,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作重要讲话,他全面介绍了田青及其研究成果,并指出:作为学校举办“首届教学节”之际的重要活动,希望通过田青老师的讲座,开启一段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旅程,同时,也希望开启音乐学院教学创新与学科建设、艺术实践和学术研究的新征程!随后,彭南生副校长为田青颁发了“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的聘书。

此次讲座活动由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孙永祥主持。音乐学院部分教师和全校几百名学生到场聆听讲座。

(田青著名音乐学家、文化学者,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六次担任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曾任《中国音乐年鉴》主编、《艺术评论》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7-6786778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学院联系人:程老师,办公室:音乐学院3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