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音乐爱好者对于亚洲音乐的了解除本民族音乐之外,一般多集中于日韩音乐,而对于“越南音乐”这一词,可能会产生许多疑问与探索的好奇心。5月13日下午,来自美国西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的AlexanderMichae ...
一直以来,中国音乐爱好者对于亚洲音乐的了解除本民族音乐之外,一般多集中于日韩音乐,而对于“越南音乐”这一词,可能会产生许多疑问与探索的好奇心。5月13日下午,来自美国西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的Alexander Michael Cannon副教授在音乐学院427教室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探索越南传统、现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的讲座。此次讲座由音乐学院副院长康瑞军主持,音乐学系主任陈永老师、实验中心主任张业茂老师,音乐研究所徐海准老师,器乐系刘珅老师等共约70多位我院师生到场聆听。整场讲座由大四钢琴专业谢润怡同学及康瑞军老师共同担任翻译。
Alexander教授对越南音乐中的中国化十分感兴趣,自2008年起,在越南学习考察当地传统音乐,对于其受中国音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教授开门见山,首先阐述了中国音乐对于越南音乐有深远影响的历史原因。早自汉朝时期,越南就长期受中国统治,音乐上对于中国的倾向性很强,明朝时期尤为明显,20世纪的音乐发展中也在不断向中国音乐借鉴学习。其目的其实在于学习和借鉴中国音乐,来丰富越南音乐的多样性,利于本民族音乐的对外普及。Alexander教授将现今在越南使用的琵琶抱在手中,向大家举例,“近百年来,中国传入越南的乐器并未发生太大改变。”中国古代关于古筝的民间传说在关于越南的“筝”上面也有非常相似的版本。而在音乐内容方面,对于中国音乐的借鉴集中于宫廷音乐与标题音乐。越南版的《流水》与中国的古琴曲主题相似,旋律不同;教授为大家播放的越南歌曲《金币》与中国的《花六板》在旋律风格上也十分相近。另外,印度音乐以及中国的道教思想也对其产生影响,道教中音乐家通过音乐来修身养性,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音乐美学思想影响着他们的美学观念。
19世纪,由于受到法国的殖民统治,越南音乐受到了来自欧洲音乐的冲击。音乐主要在表演空间、方式上受到其影响。由于担心本民族音乐文化走向消亡,在20世纪后期,越南音乐又走上了借鉴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越南音乐工作者们在音乐的演奏方式,曲式及风格上都向中国化靠拢。他们选取不同的音高组合,不同的装饰音变化和乐句的收尾方式,构成一种新版本的越南音乐。Cà Chiá,是一种风格轻松诙谐的越南音乐,与中国南方音乐风格相近;20世纪中期产生的大量红歌以及革命音乐中装饰音的使用多借鉴于中国笛子与扬琴音乐系统;近些年,随着中国筝与箫的音乐CD在越南的普及,越南音乐爱好者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笛箫音乐十分崇尚与仰慕,他们认为越南本土音乐过于板正,而中国音乐中强有力的影响力正是其发展所需。
对于当今越南音乐的发展,Alexander教授提到一位名叫Nhà giá u’u tú的越南音乐教授,她组织东亚各国的演奏者一起进行东亚筝乐表演,并尝试创作融合东亚音乐的作品,在筝的演奏中还吸收了“摇指”这一技法。这位女教授曾表示,她做这些是想在越南人民中唤起东亚音乐的存在意识,让人们了解纯粹的越南传统音乐,并怀有将越南的筝乐展示给世人的抱负。教授认为,这实际上展现出更加越南风格的取向特点,如今的越南音乐工作者试图通过借鉴多元文化,使其音乐全球化、现代化,从而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凸显出更为越南化的风格。
Alex教授的讲解,激发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先后有来自音乐史、民族音乐学、声乐专业的10余位本科、研究生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和交流。有同学对于越南本土纯粹的传统音乐产生了好奇,教授向大家现场演示了一种传统音乐的开场打击乐器,并讲解了独弦琴的演奏原理;而传统的音乐在情感表达上都有特定的旋律、片段与调式,在装饰音、短句和终止式上也有明显特征。还有同学提出,要如何在当下文化全球化的交流中保持传统的特色,教授表示,由于传授方法的口传心授与即兴性特点,越南传统音乐的完全保留比较困难,大多体现在记录方式的保存,在调式、结构以及演奏风格等方面的规范保留。同时,经济目的对于传统音乐学习兴趣也有一定影响。
对于传统音乐爱好者来说,多角度、多区域、多文化的音乐研究视角理念是当下本民族音乐的持续发展所需,关于不同文化的传统音乐话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