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歌剧《高山流水》观后感

作者:九年白云边 时间:2014-06-16 点击量:

1、远方吹来的风,原是故乡飘去的云 自5月下旬以来,身边频吹东南风。先后有京、沪、粤、宁等地的朋友,说是要到武汉来看歌剧。直至近几日,更是剧界、乐界、学界大腕云集。学界师友,往来交流频繁,连续数日与诸 ...

1、远方吹来的风,原是故乡飘去的云

自5月下旬以来,身边频吹东南风。先后有京、沪、粤、宁等地的朋友,说是要到武汉来看歌剧。直至近几日,更是剧界、乐界、学界大腕云集。学界师友,往来交流频繁,连续数日与诸知友相聚、神侃,聊艺术、抚怀人事。大家的直接话题,当然是正火着的湖北原创歌剧。

“墙内开花墙外香”,从五月份演出的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到六月中旬连演数场的《高山流水》,湖北歌剧正在剧界掀起波澜。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的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已在五月下旬推出,但是其影响似乎不及后起的《高山流水》。从6月14日起,大型原创歌剧《高山流水》将在琴台大剧院连演3场。本人于6月14日有幸受外地老友的邀请,列贵宾座看了一场。并就近结识了部分京沪新老朋友和名人,如作曲家王祖皆、甘霖,歌唱家魏松,歌剧理论家、评论家居其宏、蒋立等。

2、《高山流水》可成为武汉有持续影响的地方文化名片

武汉得自然、历史所赐,成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故事的发源地。大型原创歌剧《高山流水》,将大自然中的高山、流水和星辰拟人化为剧中角色,见证了伯牙和钟子期因为一曲相知而成为“知音”的过程。此剧音乐风格纯净典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该作品由武汉市文新广局、蔡甸区人民政府联合出品,武汉市歌舞剧院、武汉爱乐乐团联合演出。

与“八月桂花”相比,“高山流水”更具有艺术主题的永恒性和审美趣味的非倾向性。那么,它的固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对区域文化的未来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

3、剧本和编剧之构思、文辞、气理俱佳

编剧黄维若,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歌剧《苍原》、《沧海》、《楚霸王》、《我心飞翔》等,话剧《眉间尺》、《思凡之后》、《秦王政》、《秀才与刽子手》、《拓跋鲜卑》等。

他此次创作的《高山流水》剧本,采用了楚辞的结构,增加了故事性和人物设定。如楚王宫、晋王宫的两段戏份,反衬伯牙遇到子期之后为什么欣喜若狂,说明他的琴声平时是不被理解的。加入这两段戏,也表现了伯牙对美的理解和坚守。特别是将“高山”、“流水”这两个抽象而又具体的声音概念拟人化,以两位女声来呈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全剧文辞考究、诗情澎湃,让人领略了今世“骚体”的风采。

编剧曹其敬,来自中央戏剧学院,曾导演过《母亲》、《苍原》、《屈原》、《沧海》、《杜十娘》、《霸王别姬》、《西施》、《图兰朵公主》等百余部作品。

这次她执导《高山流水》的想法是:

“干干净净,一点没有什么所谓的现代感,舞美布景也走简洁、写意的路线,试图展示楚文化的精髓和诗意”。

“这正是这个社会缺失的东西,也许现代人难以想象,或者一时难以接受,但是这种追求应该是永恒的。现在是市场经济,好像一切都很娱乐化,这种追求也似乎被蒙上了一层东西,我们希望把它洗干净。”

4、作曲、指挥,植根传统,主浪漫格调

《高山流水》作曲莫凡,国家一级作曲,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任职于北京中国广播艺术团,曾为歌剧《雷雨》、《赵氏孤儿》、舞剧《二泉映月》、《西施》等剧谱曲。《高山流水》的音乐,创造性地采用了古琴曲为创作素材,吸收了古琴曲《高山流水》、《渔舟唱晚》、《梅花三弄》等曲的素材,还有湖北、湖南的民歌。楚宫中两个倡优还用了方言演唱,诙谐轻松,其音乐元素来自楚剧和汉调。晋宫的音乐片段则来自山西民乐,亦庄亦谐,这也是特色。

指挥兼执行导演王燕,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马革顺先生的高足,中央歌剧院常任指挥。王燕本是武汉人,指挥《高山流水》当是最正版不过的了。窃以为,《高山流水》有点瓦格纳“乐剧”的意思,整场演出,乐队几乎没有停下。王燕指挥功夫不凡,可以说,她将武汉爱乐的水平提升了一格。

5、主角演唱,趋于完美

剧中表演伯牙和子期的两位演员,分别是来自中央歌剧院的男高音李爽和来自福建歌舞剧院的男中音孙砾。我观整场歌唱,最令人难忘的要数伯牙一角了。全剧6场2个多小时,伯牙场场有戏,大、小、高、低的唱段是非常考人功力的。但听李爽,表现的却是那样进出自如,游刃有余,唱功演技皆一流,有定场之力。每到酣畅处,总是赢得观众的掌声阵阵!

相比之下,与其相配合的女声的唱工和表现却显得弱了一些。

除了李爽和孙砾,《高山流水》还备有另一对年轻的本土组合,是来自武汉歌舞剧院的男高音董研峰和男中音汤俊军。他们即将在后面的演出中上场。汤俊军是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曾师从张介甫教授,这也是华师音乐院的骄傲。

6、余论(迂论?)

《高山流水》的音乐创作整体上偏于传统思维,配器基本上是浪漫风格。我们在私下讨论中,有人认为:“音乐稍显淡薄,音区较低,人声很难把音区音色展现出来,过多宣叙部分,旋律主题性格不明显”(lxy)。我认为这确实是事实。这也体现出歌剧体裁在中国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是照搬西方还是西体中用,确是太难了,交响乐创作大抵也是如此。

剧中音乐用了《酒狂》的音调,从历史时空和审美内涵来讲,《酒狂》的身份标识太明确了,此处听来有些异样。当然,一般观众难以察觉,这也许是我们搞音乐史者的一点迂见吧。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7-6786778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学院联系人:程老师,办公室:音乐学院3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