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月音乐会的预告和同学们的邀请,原计划炮制一部乐评奏鸣曲,但却因记忆疏忽,弄错时间,错过了4月13日的第三场“巴赫与皮亚佐拉室内乐作品音乐会”,最终遗憾地搁浅了一个未完成的再现部。 可喜的是,前不久 ...
根据本月音乐会的预告和同学们的邀请,原计划炮制一部乐评奏鸣曲,但却因记忆疏忽,弄错时间,错过了4月13日的第三场“巴赫与皮亚佐拉室内乐作品音乐会”, 最终遗憾地搁浅了一个未完成的再现部。
可喜的是,前不久在华中农业大学上演的“巴赫与皮亚佐拉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可资参鉴,现通过平时教学中对同学们的了解和在演出彩排中所见的点滴印像,聊以完成对再现部的追记。
此次音乐会贯穿着古、今两个主题:巴赫(1685-1750)与皮亚佐拉(1921-1992),这两位作曲家相去两百多年,是音乐架起了他们之间时空延续的桥梁。
音乐会中演奏了巴赫的《g小调奏鸣曲》、《a小调协奏曲》、《f小调协奏曲》、《c小调协奏曲》,与前面两场音乐会的主题一脉相承,可算是真正意义的主题回归再现了。
皮亚佐拉的音乐作品是此次音乐会的重头戏。在以往的教学中,同学们曾推荐给我听过一些音响,给我的映象非常深刻,所以在此欲多点笔墨。
皮亚佐拉被誉为阿根廷“探戈之王”,他的创作,创造性地融汇了古典与现代技法、欧洲与南美风格和多种乐器的新组合,成功地完成了音乐文化的时空穿梭和乐种嫁接。
这次音乐会,演奏了皮亚佐拉的部份经典作品:
《自由探戈》,是为电影《探戈课》所作主题曲。
《探戈的历史》是皮亚佐拉的最富代表性组曲之一,本次音乐会演奏了第Ⅰ、Ⅱ、Ⅳ三个乐章(原曲共四个乐章:Ⅰ.妓院1900,Ⅱ.咖啡屋1930 ,Ⅲ.夜总会1960 ,Ⅳ.现代音乐会)。三位同学刘文迪(长笛)、刘阳卓(手风琴)、胡玉婷(大提琴),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完成探戈音乐史的叙事。
《特洛伊组曲》,班多钮手风琴主奏音乐,选第Ⅰ、Ⅳ章(原作共四章:Ⅰ.班多钮,Ⅱ.琪塔,Ⅲ.威士忌,Ⅳ. 埃斯科拉索)。
《最低音》,独奏低音提琴及探戈室内乐。
《角鲨》,手风琴与小提琴。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与维瓦尔第的《四季》有异曲同工之妙。
皮亚佐拉的作品,在节奏上,重音的特点显得尤为突出。它改变了传统作曲法中节拍的强弱位置,将传统的强拍和弱拍位置颠倒转化了,并与其他声部的规则节奏形成特有的复合节奏。
当代著名钢琴家巴伦波依姆,大提琴家马友友、罗斯特洛波维奇、王健等,都曾演奏过皮亚佐拉的作品。
本次音乐会的演奏员12人,其中华师音乐学院学生7人(刘阳卓、蒋可鸣、刘文迪、蓝忆梦、胡玉婷、肖琳、涂鸿彪),华中科技大学“博雅古典爱乐协会”4人(王鹤、刘博为、瑜璇、孙童)、武汉大学学生1名(金泽椿),内含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长笛、贝司、钢琴等多种乐器。
这种跨校间的艺术活动,全是同学们自发地组织的。该器乐组合乐团已在武汉其他高校演出过形式多样的校园音乐会,并获得媒体的好评。
通过上述各类不同乐器的组合,及至这场音乐会的圆满展演,一方面显示了同学们极强的探索学习意识和对表演艺术的创新追求精神,另一方面也说明,自由开放的校园音乐艺术,往往会获得比科班刻板的专业表演更广泛的听众基础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否可以大胆地预言:若干年后,他们之中,也会出现像高晓松、老狼、汪峰等那样有时代性影响的音乐达人呢?
(编辑 许亨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