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弦上谱诗篇,余音尚绕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弦上美育·思政留声”之“筝与诗”专场音乐会举行

作者: 时间:2021-05-11 点击量:

(通讯员 洪弋乔 邹迅 万怡涵)5月7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弦上美育·思政留声”——“筝与诗”专场音乐会在音乐厅举行。此次音乐会由文学院、音乐学院主办,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委员会、音乐学院器乐系承办,华大艺术团民乐团等组织社团协办,并于B站等网络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副校长彭南生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副校长彭南生,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韩君华、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杨军、校团委书记麻旎、文学院党委书记朱庆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冯圣兵等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负责人出席。

音乐会由音乐学院器乐系教师葛雪婷担任艺术总监,文学院2019级辅导员李哲立担任古筝领奏,黄冈师范学院钢琴系青年教师邓安澜、打击乐青年演奏家赵煜东到场合作演出。来自音乐学院、文学院、华大艺术团民乐团、华大艺术团主持队、学校广播台、文华勾沉剧社、华韵京剧社和南湖书画协会的同学们共同参与。

此次音乐会共分为“古韵”和“今声”两个篇章,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将诗词与琴音相结合,并融入舞蹈、剧场表演、书法、朗诵、戏曲、说书等元素,充分展现中国民族音乐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本场音乐会致力于在文学与音乐的浸润中打造“美育·思政”舞台,搭建高水平艺术实践平台,丰富思政教育中的美育载体,将音乐艺术展演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结合,以可视化形式引导青年学子把握时代脉搏,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带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厚植其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伴着《渔舟梦晚》的悠悠筝声,音乐会拉开了序幕。在筝乐团演奏者们的指尖轻转下,琴音缓缓铺开,营造出渔人载歌、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安宁意境。古筝与钢琴的重叠穿插,实现了古韵与今声的对话。正当观众们还沉浸在渔舟唱的宁静中时,古筝与非洲鼓合作的《行者》一曲则西出阳关之外,既有苍茫天际下的宇宙寥廓,更有送行人百转千回的思念。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定风波》是以音乐形式表现了东坡先生的人生体悟。乐曲先从清丽的筝声引入,营造出东坡先生友人在侧、欣于所遇的心情。随着钢琴声起,在筝与琴的合奏中,东坡先生遇雨的画面逐渐展现在眼前,他心路历程的转变在行云流水的音乐中得到完整诠释,也是苏东坡宠辱不惊、宁静超然人生境界的全新表现形式。

《陆游与唐婉》则以小剧场的形式还原历史场景,重温诗词《钗头凤》。在琴音的烘托下,两位演员感叹着世间的悲欢离合。演奏者移情入曲,以连续的摇指递进感情,讲述着诗人“莫、莫、莫”的无奈和苦痛,引导现场观众领略诗词之美。在“古韵”的最后一节中,《如是》一曲运用昆曲的元素与灵动的古筝,在二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下,表演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演绎着柳如是在乱世浮沉中保家卫国的传奇一生。

第一篇章——“古韵”悠远绵长,流程紧凑,借琴音对具体历史人物的故事进行讲述,于余音悠扬中留给观众深入探索和思考的空间,将艺术活动与美育工作有机衔接,在文化熏陶中强化学习和情感体验,让同学们在耳濡目染间体会古代人物的智慧之美、精神之美,达到“美育+思政”教育的目的。

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第二篇章——“今声”中,音乐会通过多重的表现形式展现出国民齐心的精神风貌和锦绣中华的欣欣向荣。《苍歌引》将六十年前的瘟疫与当下的疫情相观照,以朗诵的形式表现了人类在困难面前的众志成城;古筝与打击乐结合的《冬虫夏草》充满着灵动与生机,音乐学院学生陈妍和文学院学生喻腾玉为之创作的同名古体诗、现代诗在赋予其对冬虫夏草理解的同时,也诠释成长生命的意义;华大艺术团民乐团合奏的《我的祖国》将澎湃的爱国热情融入民族管弦乐中,谱写了一曲对祖国的雄壮赞歌。落幕时,《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声渐起,全场观众纷纷挥舞着手中的红旗,音乐会也在大合唱中走向尾声。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7-6786778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学院联系人:董老师,办公室:音乐学院31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