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作曲指挥系“音乐教育方向艺术硕士协作类核心课程建设”研讨会举行

作者:音乐学院 时间:2022-05-14 点击量:

2022年4月29日下午2:00点,音乐学院负责研究生教学副院长詹艺虹教授,组织召开了作曲指挥系“协作类课程教研小组”专题研讨会,会议由作曲指挥系系主任曹冠玉老师主持。首先,詹院长对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举办“音乐教育方向艺术硕士协作类核心课程建设研讨会”及所展示的示范课程给予高度评价,对全程学习观摩协作类示范课程的我院硕士导师们给予肯定,以及通过观摩此次学习为我院即将开设的音乐教育类协作课程带来了许多启发与借鉴,并指明了对标开设此类课程的建设方向。落实具体如下:

通过观摩学习充分认识到: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音乐教育的协作类核心课程《多声部音乐的编创与排练》是一个课程群概念,是可以由不同知识技能结合作为切入,由多门课程教学内容涵盖,同步训练培养学生将基本知识技能融会贯通、灵活复式穿插运用,以及这是一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融为一体,结合基础训练与实操运用,提升教育教学各种认知观念,提升学生驾驭和组织音乐活动综合能力,强调在优势互补“共生发展”中精准定位,形成富有特色的课堂延伸拓展与磁场效应而进行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新探索;同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标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部署的课程总体要求,我院需要及时对即将开设的 《协作类核心课程》进行对标建设与思考:一是根据我院研究生办学条件和情况,开设不同数量、不同内容形式、不同名称的协作类课程,所有课程必须遵循《艺术硕士核心课程指南》中音乐教育方向《协作类核心课程》的总体要求;二是开设的协作类课程既可以侧重多声部音乐基本功训练,也可以侧重多声部音乐的(即兴)编创,但最终都要落实在协作呈现上。除了借鉴研讨会所提供观摩的示范视频课程外,我院也还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研发出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协作类课程,以及通过不同学段教学“多课堂”实训环节的培养进行有效关联,达成教师与学生、小教室与大课堂、个人与集体协作的多重驱动,在突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音乐教育研究生人才培养特色中,使特色成效既服务于协作类课程创新也反哺研究生知行能力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因协作类课程具有综合性质,学院已考虑成立“协作类课程教研小组”共同研发课程,建议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但保持一门课程自始而终由一位教师进行主授,体现教师在一门课程教学中的核心主导,从而使课堂教学获得最大限度的完整统一,教师能在因材施教中践行教学思想,达成教学目标,努力为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完好胜任大、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艺术社团音乐活动及校园文化美育建设的合格师资不断探索新模式;四是协作类核心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层次教学的标志性课程之一,学院对承担此类课程开发和教学的老师将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其研发课程成果将作为同类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助推剂,对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酌情给予奖励,并冀望作曲指挥系教师在此项课程建设中凝心聚力、贡献智慧,共同探索与研发更多有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的协作类核心课程。

随后,作曲指挥系主任曹冠玉老师、薛花明老师、丁玲老师、许曾老师分别汇报了观摩学习研讨会和观摩视频课例的心得体会。

曹冠玉主任首先发言,她提到:“音乐教育是音乐与教育二者的结合,是音乐学科与教育观的结合,是一项具有多学科特征复杂丰富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活动。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与完善音乐教育专业的相关课程,探索“创演教研”一体化课程建设,一直是推动我系教师积极创研新课程,达成深度学习研究的教育教学目标。在未来的具体教学中,作曲指挥系教师将会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推行以‘舞台实践为目标,教师为指导,学生为本体’的项目式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设置考试方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等。” 薛花明老师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协作类课程应该以中小学音乐课程所需要的音乐教育内容主要指向;二是人才培养定位围绕音乐教学实践和音乐活动实践展开,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三是凸显协作课程中的‘协作’,建议课程要少,但需要多学科教师加入与共同参与完成协作课程的教学任务;注重艺术硕士偏重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等。”丁玲老师建议:“研究生“高级视唱练耳”课程可以和本科的民乐合奏、合唱排练这样的课程有机结合,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将“高级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听觉训练在排练工作中实现,让学生在了解排练流程的基础上,以实践输出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能力。这样的协作课程培养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排练的一个过程和工作的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出真理,培养知行能力;同时结合“高级”二字,我们非常有必要在现有视唱练耳基础上,既有别于本科生阶段的视唱练耳,又需要结合生源结构特征、以及毕业生日后的就业情况,将课程与实践相融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课程改革建设与调整等。”许曾老师则认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协作类课程的课程内容应当适当的加入新版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内容,因材施教。让学生将理论课程中学到的基本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在今后教学的各种认知观念,努力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岗位的合格师资等。”随后,她们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课程改革目标、授课方式、教材建设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讨论。作曲指挥系教师表示:将在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指导思路引领下,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以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因材施教、积极思考,在现有作曲技术理论课堂中展开协作类课程的实践创新,以形成更加符合国家要求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总之,为推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音乐教育的协作类核心课程建设,学院将结合本次研讨会和观摩示范课程的学习总结,组织进行相关课程实施方案与课程计划的合理制定,在不断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调整教学各种认知观念,探索研究生课程在教学、实践、研究与育人方面的集成效应,为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卓越音乐教师”和“音乐美育引领者”不懈追求。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7-6786778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学院联系人:程老师,办公室:音乐学院3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