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9日(上午)8点30分,王海英教授《中国民族舞蹈之美——岭南传统舞蹈》讲座在音乐学院323教室圆满举行,音乐学院詹艺虹副院长、舞蹈系教师及学生们到场聆听学习。王海英教授是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硕、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科带头人,省级一流学科(舞蹈学)负责人,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传统舞蹈基地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学校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澳门城市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

讲座由音乐学院詹艺虹副院长致开场词,并代表学院向莅临我院讲学的王海英教授及一起同行的华南师大青年舞蹈教师、硕博研究生们表示热烈欢迎。随后讲座正式开始,身为湖北人的王海英教授表达出此次回到家乡讲学的激动心情,她说“华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是姊妹学校,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华中师大教师很优秀,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增进合作,建立两校今后更多的交往与情谊。”

综括王海英教授讲学,可分为两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她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角度切入,简括岭南舞蹈及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展示多年积累的相关视频与研究数据,力图在体验、感知、品鉴中带领师生认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通过岭南舞蹈特色呈现,获得一次审美感知体验与表演的独特艺术反馈。她指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岭南传统舞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美育是传承、发展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当传统文化在进校园与在校园中相遇时,应通过多维度多交叉的立体途径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尤其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的舞蹈艺术,完成叙事与传承弘扬中国梦蓝图内化入心入脑,在感受原始直观、兼容开放、求新求变的不同地域舞蹈所展示的灵动与谐趣中,体验其所托付的深厚民族文化,再次连通中华优秀传统舞蹈历史,生发出最美中国舞之审美体验与期待。
讲座第二部分,王海英教授希望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展示,让自己所指导的硕、博研究生们为在场的我们演示了潮汕英歌舞、瑶族大长鼓舞、瑶族大长鼓舞、客家杯花舞等岭南舞蹈基本体态及动律,配以讲述舞蹈背后的文化、起源、表演特点等,深入带领师生近距离感受岭南文化与岭南舞蹈魅力,引来师生的阵阵掌声。


互动环节中,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年轻舞蹈教师将客家杯花舞中的道具——“伯公杯”传递给老师和同学们,通过现场解码客家“伯公杯”敲击节奏与要领,完成在场师生亲身体验的感受,加强了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完好契合教书与育人的高度统一,达成演绎、导赏与心灵同频共振效应。

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提出了如何更好的保护非遗舞蹈,非遗舞蹈进校园等诸方面问题。对此,王海英教授认为,只有不断将文化内涵丰富和扩大,将中华传统文化扎根于新一代,真正做到“采于民间,研于课堂,创于舞蹈,兴于社会”,才能让当代学生更好地认知新时代文化艺术教育,不断了解非遗文化基因,从而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以舞育人,发扬和传承岭南文化,将静态书本文字与隐性的华夏精神以艺术教育的方式激活复兴。

王海英教授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岭南传统舞蹈事业的传承是其情感与舞蹈理念完美结合的生动演绎,更渗透于此次讲座过程的点滴之中。满满2个小时的讲座,王海英教授声情并茂、以饱满的热情从心底深处传达出对舞蹈教育的热爱与追求,体现出她对岭南传统舞蹈文化的长期思考与独到见解,在场聆听的老师和同学们端坐入神、聆听始终。讲座结束,学生代表怀着激动的心情上台赠送鲜花,王海英教授也将教育部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传统舞蹈基地的纪念品赠予了詹艺虹副院长,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讲座结束后,王海英教授与我院詹艺虹副院长、张业茂副院长以及舞蹈系教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交流。主要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特色以及科研申报等进行探讨;此外,王海英教授还依托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与教育部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传统舞蹈基地的建设过程,分享了其学科建设的经验。据此,双方对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共同探讨了发展方向与实施路径。此次交流不仅是学科和学术上的专业性研讨,更是两所师范大学“命运与共、携手共进”深厚情谊的生动体现。

审核:朱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