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3日,“第三届宋代音乐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余位宋代音乐研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学术盛会。我院康瑞军教授、徐海准副教授、在读研究生黄雨涵应邀发言,陈永教授及中音史毕业生宁太兴、刘鹏帅、吴倩琳,在读研究生王海韵、陈思、王鹤璇等共同参与研讨。
康瑞军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宋代城市音乐活动的空间问题——以笔记史料为中心》。
康瑞军教授认为以往的宋代音乐史描述,在空间上几乎等同于“汴京-临安”音乐史,反映了一种以政治史为中心的单一城市音乐观。事实上,至少从上海师大古籍整理研究所整理出版的102册《全宋笔记》的记载可以发现,除了两宋都城,这一时期的城市音乐已经在其他区域大范围扩展,呈现出共时文化背景下区域音乐分布的新景象。比如宋代的明州、信州、福州、苏州、湖州、成都、并州等地,皆有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记载。因此,一种立足“关系视角”和“传播视角”的城市音乐研究方法,有必要纳入学人视野,帮助我们重新发现中国古代城市音乐多元多样形态的历史缘由,这对未来的中国音乐史书写范式更新,以及城市音乐人类学理论的中国化实践,都是有价值的。
徐海准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韩国学者研究高丽大晟雅乐的变迁历程》。
徐海准副教授的发言主要介绍韩国学者对宋时传入朝鲜半岛的大晟乐的研究史及概况。徐教授将此特定学术史划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的大晟雅乐研究,代表学者及成果有李惠求对“高丽大晟乐变迁”和“《世宗实录》所载雅乐谱序”的研究,Robert C. Provine对朝鲜世宗时期仪式音乐的研究等;2)20世纪90年代的大晟雅乐研究,代表学者及成果如宋惠真博士论文《朝鲜前期<大成乐谱>的收容与变容》,讨论了大晟乐、大成乐不同读法/写法的音译缘由、《大成乐谱》名称、刊行年代、如何传入以及施行等问题;3)21世纪的大晟雅乐研究,代表学者及成果如郑花顺对《高丽史·乐志》所载雅乐的探析,宋惠真对宋与高丽雅乐异同的比较研究,以及Keith Pratt从外交关系角度以“音乐贿赂”视角讨论“赐乐”问题的研究。最后,徐教授提出系列追问,指出该领域还应继续拓展的问题,并希望中国的青年学人多加关注。
在读研究生黄雨涵的发言题目是《〈全宋笔记〉拨弦乐器史料整理与研究》。
黄雨涵通过对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全宋笔记》中拨弦乐器(琴、筝、琵琶、阮、箜篌)相关文献的整理,从史料、空间、意义三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对笔记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可以弥补现代音乐史中前人未关注到的地方,有助于推动对宋代城市音乐生活及音乐社会史的研究。
此次学术研讨会圆满完成,我院中国音乐史专业师生一致认为通过参加高规格的学术会议,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学科意识,今后会更积极地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