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程哲)2019年11月4日星期一上午10点,华中师范大学 “多维视角下的中国钢琴音乐变迁研究”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学术活动第三期,《弹钢琴、品文化——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运用》 在音乐学院323教室如期举行。活动邀请了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代百生教授主讲,团队负责人刘珂副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代百生教授着重从两个角度讲述如何“弹钢琴,品文化”: 首先是从中国作曲家作曲和编创的角度介绍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改编历程。代教授提到,民族化的音调是体现中国风最主要的手段,作曲家通过移植改编、引用改编、创编改编三种方式灵活地运用民间曲调创作;并列举了相关参考谱例和音响材料。其次是中国的作曲家们也会从其他艺术门类——例如视觉形象的书法——与音乐形象建立艺术通感进行创作,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们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熟知不同作曲技法,演奏技法等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总之,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发展中,创作是源,教学是基础。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与传承中国音乐文化过程中需要注重音乐作品中的“文化传导”,培养学生对母语音乐文化的热爱与“文化身份“认识。中国钢琴教育界应有”文化自觉“意识,通过钢琴教学中有目的地分类运用不同中国钢琴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体验、学习中国音乐文化,主动承担起弘扬与传承中国音乐文化地使命。
对钢琴教学教材选择的建议也是本次讲座的重要内容。代百生教授提到中国钢琴教材太少,对学生的民族情怀培养是不够的;建议老师和未来的老师们在选择教材时可以选中国作曲家的原创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母语音乐文化的热爱,树立中华文化意识。教材选择上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其中初级阶段为“母语教育”,亲切熟悉的音调培育民族音乐情感;中级阶段要习惯不同于大小调体系的演奏指法与音响效果以及特殊的演奏技法,培养中国音乐审美情感,了解相关中国文化;高级阶段要扩展各种音乐风格的表现手法,并能通过与西方钢琴文献的比较加强对中外不同音乐风格的认识;通过钢琴演奏认识相关中国音乐文化传统与社会。同时,高级阶段的学习方式可采用研究性学习,可以对同一旋律不同作曲家的个性风格表现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同一题材中外作曲家的不通过表现进行探讨,还可以就中外作曲家钢琴音乐的类别进行对比研究。
讲座临近尾声,代百生教授分享了他的两个观点:1.“技术”与“文化”是钢琴学习的两大重要支柱。弹奏中国钢琴作品,可以拓展传统钢琴演奏技术,品味中国文化。何乐而不为呢?2.中国人弹中国钢琴作品,更可以建立“文化身份”意识。
随后,代百生教授向现场回答问题的一名学生赠送亲笔签名的著作一本。
最后,“多维视角下的中国钢琴音乐变迁研究”青年学术创新团队学术活动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团队成员及钢琴系相关老师上台合影留念。
撰写人:程哲
审核人:康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