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刘鹏帅)2018年4月3日晚18:30,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方元教授与我院师生共同举行了读书会。来自我院音乐学系、钢琴系、声乐系、器乐系等60余名师生参与了活动。本次读书会由我院音乐学系张业茂教授主持。
本次读书会活动为4月3日上午李方元教授“‘话语’分析与学术研究:‘语篇’角度的讨论”学术讲座的延续,以“提莫西·赖斯(Timothy Rice)《音乐的属性》为例,通过对该文的深入阅读,来探讨如何阐释研究者的学术观点。现将主要发言内容介绍如下,以飨更广大师生。
1、读书会目标:通过阅读提炼信息
通过阅读对既有信息的提炼,是我们阅读过程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2、如何读懂
具体操作方面,如:题目《音乐的属性》关注了两个方面,音乐和属性(事物的性质与关系),即讨论问题在音乐的特点与关系。其中,特点讨论音乐的内涵,而关系是讨论音乐的外延,即边界;作者提莫西·赖斯的身份表明,此文的研究视角为民族音乐学视角;其发表时间(2013年)反应出其一定程度上的前沿性。
3、文章主要内容
李教授带领各位师生从两方面入手。首先,了解民族音乐学的定义(研究人类为什么会有音乐性以及人类如何应用音乐的学科),以此说明音乐性来自人类,从人类(非特指作曲家)的性质研究音乐性,而音乐性需要关注人类,音乐的意义和人类所做出的反应。
其次,了解音乐属性的下位概念,它包括了属性资源、文化形式、社会行为、文本、符号的系统、艺术等,进而说明音乐作为这些属性体现出了人类的音乐性。
李方元和师生共同讨论后,认为该篇文章阐释了作为音乐主体的人类,其音乐性是与音乐在互动过程中反映出的人性。正如文中所言:“民族音乐学家相信,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性来了解我们的人性。”
4、互动环节
张业茂老师就该篇文章的前沿性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该篇文章以关系论为切入点,反映出了当今学科交融发展的特点,以此体现出其前沿性。声乐系陈岭老师就音乐的属性的下位概念做了进一步引申,提出音乐是否也可作为语言交流的一种资源,借此期望能够关注更多音乐的功能与意义。在场还有音乐学系本科生熊曼谕、研究生冯俊、音乐学系汪瑶副教授、康瑞军教授、钢琴系刘珂副教授等校内外师生,也积极地发表了个人见解。
本次读书会的意义在于,我们通过阅读《音乐的属性》一文,一方面讨论了人类的音乐性问题,另一方面探讨了如何阅读和提炼有效信息,文章如何表达观点,作者意图等问题,对于广大师生提高对经典文献的掌握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