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龚雅琪 摄影:付朝丽)2018年4月3日上午10点,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方元教授,为我院师生举行了第二场学术讲座,题为:“‘话语’分析与学术研究:‘语篇’角度的讨论” 。来自音乐学系、钢琴系、声乐系等校内外师生70余人前来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康瑞军副院长主持。
引言:作为学生应如何读书?如何读懂文本的意思?是否把握住文中的要点?本场讲座的“话语”问题,对音乐的学习和研究颇有助益。
话语的理论简介:“话语”的内涵十分丰富,“语言学”称其为“语篇”。其含义指它大于句子及其中所包含的意思。话语的重要前提是“社会性”。话语都是“社会语言”,因此,语篇也是社会交际之物。
一、“语篇”角度理解“话语”
1、话语与语言:“话语”在物质层面的基本依托是语言,除此之外还包括其他要素,从而形成语境,成为话语产生“意义”的基本素材。
2、语篇与意义:“话语”的形态依据,在语言学中称为“语篇”,是强调其文本“意义”,而非文本的形式。
3、话语的超文本性:话语同时关注语言与文本之外的东西,如文本的意义、作者意图、文化象征等。
4、话语中的虚词:除“实词”是语言信息的重要来源外,虚词亦是重要来源与渠道。
二、话语:通过语言“建构事物”
语言是一种现实,同时,语言能够建构事物。可对应客观世界的有形之物,也可构建无形之物,如活动、身份、美等。J·P·吉认为,人们使用语言能做的七件事分别是1、意义2、活动3、身份4、关系5、立场与策略6、联系7、符号系统与知识。
三、 话语的交际性和社会性
1、 社会语言:人们为不同目的的使用不同类型的语言或语言变体以确定身份、展开任务构建。社会语言,可以表达具有社会意义的不同身份,促成具有社会意义的不同活动。
2、 社会语言的语境与意义的产生:话语的意义首先与句子有关,但根据构成单词的声音、字母组合以及构成句子的词汇组合,推断出的只是句子基本的语义特征。不同语境中的同一句子,意义不同。
3、 语篇中的生产者:语言使用中会在语篇中表明某种观点和态度,与其社会地位、交际手段有关,同时其意识观点也确立,成为的某种观点并不是自发的,而是先于语言存在的。
4、 语篇中变化的概念:衔接、连贯、目的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篇际性。
四、结语
今天讲“话语”,侧重的是从同学们学习的角度来讨论阅读的问题。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又是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语篇”是“话语”的体裁之一。“音乐”也是一种话语,它既是研究对象的一种承载形式,又是我们进入历史、社会和文化研究的重要路径。因此,关注“话语”研究,关注“语篇”理论,是我们今天学术研究值得重视的领域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