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9日晚19:00,“陆华柏音乐名家大讲堂”第九期·系列讲座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23教室成功开展。担任此次讲座的专家为汪申申教授。
音乐学院副院长詹艺虹教授、音乐学系陈永教授、徐玲副教授、张文昭老师、声乐系陈岭教授、作曲与指挥系许曾老师等,及众多学子积极到场聆听。
此次讲座主题为“音乐专业论文撰写的若干问题”。讲座第一部分,汪申申教授道明了今天讲座的前提,即音乐论文写作的问题有不同层次、不同目的论文的写作,今天主要是针对学士、硕士学位论文给出几点建议。写论文应谨记要具有论点、论据、论证。理清音乐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音乐,学位论文也应该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写作时要明确考虑到面对的对象是谁。
讲座第二部分围绕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具体展开,汪申申教授首先通过“音乐表演专业学位论文的常见问题”、“决定选题的两个要素”、“选题的‘冷门’和‘热门’”、“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几方面,对如何选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好的选题应尽可能地开动脑筋,建立问题意识;多提出一些供选择的方素,寻找正确有效的题目和切入点;宁可在看起来不起眼的问题上深入挖掘,也强过废话连篇的面面俱到;宁可小题大做,切不可大题小做。同时避免大而无当(常常是人尽皆知的老生常谈,“正确的废话” 或东拼西凑的常识性叙述,缺乏创见,缺天独立思考。)、具体琐碎(往往是某些表演的心得体会,或具体技法的堆砌与罗列,没有理论,缺乏学术含量。)、故弄玄虚(拉大旗作虎皮,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讲座第三部分,教授指出好的开题报告应有以下要点:
破题(解释题目,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概述)
选题理由(前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综述、本文在前人基础上将增加什么、本文将达到的预期成果)
论文基本内容(最常见的音乐表演论文结构如下:)
绪论(或“引言”,开题报告内容的展开)
第一章 宏观研究(历史背景、作者作品概括)
第二章 作品研究(结构形态等技术分析)
第三章 表演研究(技术技法技巧等)
第四章 比较研究(文本或表演文本的比较)
结语(研究的意义,带来的启示等)
研究方法
本论文所采用的与一般研究方法不同的、带有创造性的、较新颖的方法。需避免“文献阅读法”“分析归纳法”“实证研究法”“实践分析法”等废话。
学位论文标题应注意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的逻辑,以及避免"试论”“浅谈“初探”一类的字眼;避免“大帽子下的小脑袋”;避免“以偏概全”;避免“叠床架屋”
讲座第四部分为论文的撰写:1.尽可能全面完整地搜集与本轮题相关的参考文献——“一网打尽”。(提出破除知网依赖症的问题,一定要自己搜寻重要的专著,建议从优秀文章的参考文献中发掘好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掘好书。)2.对参考文献进行分析,仔细阅读其中的重要部分,泛读其他部分。3.列出尽可能洋细的多层次论文提纲,然后“按图施工”。4.不“恋战”,不“纠缠”,可以不“按部就班”“循序渐进”。5.遵守学术规范。同时注意“细节决定成败”,汪申申教授从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标题分级、章节概述、图片谱例图表的使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注释、参考文献的排列、附录几方面的规范使用进行了详细解读,干货满满。
提问环节
最后的提问环节学生们虚心请教,汪申申教授引经据典倾囊相授,学术探讨氛围浓厚,随后此次学术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附问答概括如下:
中国音乐史方向一年级学生:汪老师您好,我在看中国史时发现文章里面有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想请教一下您这二者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
答:任何一门学科它都有一个学术发展的历史。如果从事这门学科的学习或者研究的话,不了解这个历史则根本没法进行。你觉得很新鲜的东西,其实人家早就回答过了,早就解决了,你都不知道。所以说从事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必须把这个课题以往的研究进行尽可能详尽的了解。
追问:那请问我们在撰写论文时,能否将其单独写进论文?还是说这属于我们前期的一些准备。
答:比如说历史史学,是一个很大的学科。中国历史相比起来小一些,那么中国音乐史又小一些,中国古代、近现代又小一些了,某一个阶段又更小一些了。所以起码对于我们整个研究的课题那个小范围里面的东西,应该尽可能的了解,更多的了解当然更好,但是这样子做不到,你起码对于这个某一个范围内有尽可能详细的了解。比如说研究某一个作曲家的一些作品。则需要对这个作曲家有一定的了解。查阅资料需要有可靠性和时效性。
2021级钢琴方向研究生:汪老师您好,我想请问一下应该如何把握文章选题大小的度?比如说我的论文选题是崔炳元钢琴作品研究,总共有五首作品,但作品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大。如果五首作品一起放在文章之中研究会显得文章非常大;但是仅仅聚焦其中一首作品,往往又容易受制于作品本身,除了《西藏素描》有很多人研究了之外,另外几首可以拓展的内容感觉不是很多。想请教一下您,像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取舍呢。
答:每一个作曲家的情况都不同,如果是一位老作曲家还有是处于不同的阶段,他那些不同阶段的作品的风格都不一样。如果没有能力把它整个都研究,就在研究某一个作品的时候,注意一下和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品,而其他另外不同阶段的作品少注意点,这样就可以减少一点工作量。如果一共就那么几首作品,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一起比较研究,那比单独研究一首作品可能获得的感受会多一点,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做一点比较,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对某一部作品更深入的研究,其实在对某一部作品和其他作品的比较研究,可能帮助我们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那么我们就不妨把他的同一个时期的几首不同作品都拿来研究一下。如果你觉得没有这个必要,这一部作品就可以讲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来。那完全你可以自己做需求。有一些作曲家的创作生涯很长,各个不同时期的风格差别很远。所以你要都把它一网打尽,那可能量太大,比较难一点,我们就选择一个更好一些。
研究生会学术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