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我院“陆华柏音乐名家大讲堂”系列讲座,暨庆祝华师校庆120周年“海外名师音乐学术系列讲座”《舞蹈作为一种方法》在323教室成功举办。担任此次讲座的专家为美国威廉玛丽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学系中国研究副教授魏美玲教授。魏美玲教授的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舞蹈和表演艺术文化、现当代中国文化研究。2023年获得哈佛大学本科学位,2004年获剑桥大学硕士学位,2011年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2008-2009年以富布赖特学者身份至北京舞蹈学院访学,2011-2013年于上海戏剧学院担任国际博士后。2019年获终身教授。曾任美国亚洲表演艺术学会会长、美国舞蹈史学会理事,现为美国舞蹈学协会、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会理事。参与编辑文集《身体政治:舞动的东亚》、《流动中的亚际:舞蹈作为一种方法》,发表中英文学术文章30余篇。
讲座开始由朱宇翔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此次专家魏美玲教授,并代表舞蹈系师生向魏美玲教授表示热烈欢迎。音乐学院舞蹈系兰天文、张菡、梁宇、于璐、纪兰幽等院内外教师及舞蹈系学生聆听了本场讲座。
此次讲座魏美玲教授以“舞蹈作为一种方法”为主题对其专著《革命的身体:重新认识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一书进行分享。该专著英文版2019年出版,是魏美玲教授的第一本英文专著,中文版于今年由李红梅老师翻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讲座中魏美玲教授提到,“舞蹈既是艺术也是桥梁。”通过舞蹈她与中国文化产生了紧密的感情与联系。《革命的身体》起源于她2008年获得美国政府资助,来到中国接受舞蹈实践与培训的经历。人类学的背景、对口述史的重视、现场演出的观摩、第一手文字和影视资料的研究,档案资料以及数据库的支撑是魏教授认识中国舞的起源,也是《革命的身体》的主要研究基础。魏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书本的主要内容:第一,什么是中国舞?第二,中国舞是怎么来的?它的起源是什么?第三,中国舞这些理念,这些经典是谁创造的?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舞种?魏美玲教授在对书籍进行介绍时说到书中中国舞以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主体,并按照历史的顺序写中国舞,通过对戴爱莲、吴晓邦、康巴尔汗、崔承喜、梁伦几位比较核心的人物舞蹈经历的分析,强调中国舞是一个很国际化、世界化的舞种。
魏教授指出在1949年之前,在边疆地区艺术家们的探索中,我们就已经形成比较丰富的中国舞基础。中国舞是一个很丰富的舞蹈,不同的地区有属于自己的舞蹈文化,从历史学的角度,魏教授分析出三个中国舞核心内涵。第一个核心理念是动觉民族主义,即中国舞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追求一种民族的形式,一个民族的语汇。在舞蹈的本体、舞蹈的语言、舞蹈的审美上追求民族性。第二个核心理念是民族及区域包容性,即重视中国每一个地方的不同风格的存在。第三个核心理念是动态传承,即继承与发展,艺术家们是愿意创新的。
此外,魏教授以1949年为转折点,以《人民胜利万岁》等作品为例,对国家题材的中国舞作品起源进行分享,认为早期边疆舞、新兴舞蹈、东方舞蹈还有延安的新秧歌运动后来合并于现在的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60年代初期至中期,中国舞进入舞蹈形式多元化的时期。该背景下出现了中国的革命芭蕾,魏教授强调在革命的芭蕾出现之前,其实中国已经有了自己十几年的芭蕾历史。最后对于中国舞的恢复时期以及21世纪新平台的中国舞作品,魏教授以动态传承的内涵进行了作品分享与总结。
讲座最后,魏美玲教授与在场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非常友好的提问交流,进一步就讲座中的知识和引发的问题进行探讨。学生们虚心向魏教授请教了中国舞对于芭蕾舞的借鉴,及其主次关系;还有魏教授在写书的过程中是如何平衡人类学、历史学、舞蹈学;又是如何平衡读者是面向美国、英国,或是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学者等问题。在交流尾声,更是进一步了解了魏教授在写书过程中的心理。最后我院朱宇翔教授对魏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王心悦 桂思琪
审稿:詹艺虹 朱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