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功在线上举办了第十九期“陆华柏音乐名家大讲堂”系列讲座,主题为《如何揭示演奏的奥秘?——音乐文本解读》。这也是我院于2023年推出的海外名师音乐学术线上系列讲座的第二场活动。主讲教授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叶卡捷琳娜·穆琳娜教授(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 Мурина),她是俄罗斯人民艺术家,出生于音乐世家,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谢列布里亚科夫。穆琳娜教授曾担任多项俄罗斯和国际钢琴比赛的主席和评委会成员,是P.A.Serebryakova国际钢琴比赛永久主席。作为钢琴演奏家,她的曲目包括俄罗斯和西欧等作曲家的主要作品,穆琳娜教授曾在俄罗斯各地举办了数百场独奏音乐会,其表演风格的最佳特征一一艺术性、情感丰富性、内在优雅和高贵一一在对俄罗斯和苏联音乐的诠释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她还曾与指挥家G.Rozhdestvensky、K.Kondrashin、M.Jansons指挥的管弦乐团合作演出。此外还致力于推动俄罗斯本土作曲家的创作活动,多次成为这些作曲家作品的首演钢琴家。她曾到德国、法国、瑞士、英国、韩国、芬兰、中国巡演,并在俄罗斯、芬兰、韩国、中国、英国等地举办大师班。
图 詹院长致词
讲座开始,音乐学院副院长詹艺虹教授致词,詹院长代表学院向穆琳娜教授表示热烈欢迎。讲座由我院钢琴系教师杨沛霖博士主持,邀请彭斯特博士作为本场讲座翻译。
图 讲座内容纲要
本次讲座,穆琳娜教授从复调作品、古典奏鸣曲、练习曲和浪漫派乐曲分别举例讲解了关于钢琴演奏的一些技巧和建议。她首先为我们讲到的是:要明确自己所弹作品的体裁歌曲、谐谑曲、舞曲或是其它,其包含着的情绪,如快乐 、悲伤等。接着穆琳娜教授用她刚进学院的第一堂课的小经历引出下一个知识点,以巴赫第二册的d小调前奏曲赋格左手为例,为我们演示了在演奏过程中的手指和手腕的运动方式,穆琳娜教授说到,我们演奏时需要观察谱面上音符所要进行的方向,同时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联系。她强调,演奏时不能只是单纯把音弹出来,要注意音与音之间一定的连贯性,要把琐碎的动机连成乐句。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谱面的提示,比如在有休止处要注意手腕如何抬起、手腕何时抬起及它何时放下,在这里教授用走路的动作举例为我们解释了在这种地方演奏的动作要点。
接下来,穆琳娜教授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第12首f小调的前奏曲赋格为例,讲述了如何在演奏乐器时保持两个手的音色不同,以达到更丰富的效果。首先我们要注意的是连奏的要点,比如这首曲子最后八个小节是下行的模进,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奏时要思考乐句的走向。这个作品我们可以看成是右手和左手在表演不同的乐器,右手像在吹长笛,首先我们想长笛的音色,然后再回过来看这首作品,它又是清脆短促的,左手是在连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让两个手听起来同样的音色,要让两个手听起来像是不同的乐器在对话。其次,我们要注意每个音符的位置和组合方式,需在一个长的主题中分出两个不同的组别,穆琳娜教授举例的这首f小调前奏曲的前面第四行的后面四个小节,有的右手是三个音带一个休止,有的是一串十几个音,我们要观察和思考有休止和没有休止的地方分别呈现什么样的语气变化,注意结束后再抬手。在完整的乐句当中,可以试是否能听出两种不同的音色,以便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接着,穆琳娜教授讲到,我们需要学会观察音符之间的关系,如级进、三度跳跃等,从而更好地掌握旋律的规律。此外,还要关注音符间的排列顺序,以便更好地让我们记忆和练习,也有助于我们背谱和记谱。
之后,穆琳娜教授以肖邦练习曲作品10第4首为例,为我们讲解了学习练习曲的重要方法。她讲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手能很久且不感到累地去演奏,在这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如何去呼吸,其核心是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当然,这种方法在车尔尼、李斯特等音乐家的练习曲中也同样适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曲目中相似之处或不同音符组合来寻找合适的休息时间,把每一组音看成是每一个小整体,就像跑步接力赛一样。每个小节在练习的过程中,需找到地方去休息(一小节停一下),但每个小节又有不同组合方式,从而也就有了不同的演奏方式。平时多进行分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用肌肉记忆记住它,就像接力跑时是每个运动员之间的接力棒交接起来,所以练习的时候要从分解开始。首先我们需把音乐材料分组,把能放一起练的放一起练,练习时感受作品的颜色、感觉、情绪、性格,跑动、和弦等。其中我们可以观察音型组合,它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对不同音型组合可以有不同形象的想象。可以先将它们分开练,之后再统一一起练。分开练时,手是用一个力量弹一组音,在最后一个音停下来休息。我们可以把每个小节第一个音看作一个点,只需注重点和点连接,中间这些音其实是在休息。宏观去看,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所有、每个音上,就像点结合成面。左右手的练习方法都是类似的。这有利于我们演奏过程中明晰演奏练习的思路,同时对技艺提升也有一定帮助。此外我们还需注意作者所处时期的触键风格、寻找音乐中的隐藏线索,比如除了术语之外,思考最想听到作品的什么东西,找到其中经常重复的音,有的音可以当做一个线索,当作连接音乐线的一颗颗珍珠,比如上面教授举例的作品是g小调,do在g小调是下属音,是未解决的、给人一种继续进行的感觉。这样能使我们练琴思路更清晰有条理,能更好地进行训练。
紧接着穆琳娜教授以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奏鸣曲和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副部主题为例,强调了在演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身体的配合。她提到,我们需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曲家中寻找重点,去了解不同时期作品演奏触键的变化,了解其正确的演奏方式和风格。比如演奏肖邦作品触键的状态是像抚摸一样,然后声音要传的更远,触键时运动是持续的,当弹响时才会下键,但手一直处于运动当中。同时,演奏过程中我们要适时运用整个身体,比如贝多芬悲怆第一乐章瀑布主题中左右手交叉的动作,此时身体是要配合手动的。此外,我们还要知道作品哪些地方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乐段何时走向高潮点,要有一个主次之分。总的来说,在练琴过程中多思考和实践,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
通过本次穆琳娜教授的讲座,我们可以知道,学习过程中需努力思考,多观察谱面,如休止、连线、断奏等。在演奏作品前,要查阅一下资料背景,要多听录音,注意不同时代的特点,如法国作曲家、俄罗斯作曲家等练习曲都有自己的风格、艺术品位。在演奏不同作品时,我们要注意思考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作品究竟是什么演奏风格和方式。
讲座结束后,我院杨沛霖老师再一次对叶卡捷琳娜·穆琳娜教授的精彩讲授表示感谢,教授表示很开心与大家在网络上相聚,下次有机会将再次与大家分享拉赫玛尼诺夫或者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演奏方法,活动到此圆满结束。
撰写人:杨沛霖
审核人:詹艺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