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艺术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基层教学组织系列讲座——谢承峯《“全像式”的诠释范例》讲座综述

作者: 时间:2024-11-28 点击量:

  2024年11月28日下午两点,由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键盘系主任谢承峯教授主讲的题为《“全像式”的诠释范例》的讲座,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本次讲座由副院长张业茂教授主持开场,其讲座内容主要以《舒曼幻想曲作品17》与《肖邦第二奏鸣曲作品35》为例,从演奏者“自身”的视角,辅以“全像式的”解读和演奏。我院师生及武汉音乐学院、江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和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师生参与聆听和交流。



一、多元视角看音乐:局部与整体的结合,物理学哲学与音乐的交互

  谢承峯教授以“全像式”的概念讲解为导入展开了这场讲座,他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对“全像式”进行了解释:在量子力学领域中被理解为“全息的”、“全像式的”之意,简单的解释即为局部可以看到整体,整体也可以包含局部,因为二者本来就是一体。

  之后,谢教授将物理现象与音乐相结合进行讲解和分析:从物理现象“心流”(mind flow)的角度解释了学生在练琴的过程中,因全神贯注的练习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一现象。并运用物理学中的“量子位移”来解释学生通过不断练琴和学习,最终在舞台上表演和呈现出自己的音乐思想和音乐情感的这一从无到有的过程。谢教授还对物理学中的“显秩序”和“隐秩序”进行解释:是指整体可以显现出局部,而局部回到整体也可以隐藏。综上得到启发:瞬间的表演都是包含整体的,我们演秦作品,不应限制在局部,显现和隐藏的看法,曲子的过去和现在,作曲家和演奏者的内心,都紧密的相关。

  谢教授又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对音乐诠释学中的“效果历史”和“视域融合”进行了解释:“效果历史”指当下的演奏是在不同的历史加持之下所产生的效果,“视域融合”是指对于一首作品的理解随着时间和年龄的推移而不断变化,进而在演奏中体现出来。



二、“全像式”的作品解读与演奏

(一)《舒曼幻想曲作品17》:跨越时空与舒曼对话

  谢承峯教授对《舒曼幻想曲作品17》的第一乐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详细介绍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他提到该乐章的末尾引用了贝多芬的艺术歌曲《致远方的爱人》,致敬贝多芬以及对克拉拉的诉爱。关于该乐章的调性布局,谢教授指出:舒曼在该作品中的调性设计具有很大的创新,调性不断的游移,最后《致远方的爱人》的旋律出现时,调性才回到了主调C大调。谢教授还对该乐章中的“克拉拉动机”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对舒曼其他作品中出现的“克拉拉动机”进行了示范弹奏。他提到对于这首作品的演奏随着时间的推演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也是诠释学中“诠释学循环”的概念的具体体现。最后,根据以上“全息式”的作品解读,谢教授对《舒曼幻想曲作品17》第一乐章进行了完整的演绎。



(二)《肖邦第二奏鸣曲作品35》:多层面解读肖邦

  谢承峯教授以该作品第一乐章为例,将自身的演奏感受与作品的背景、音乐元素、理论等进行视域融合,从版本、踏板、速度、美声唱法、运音与重音处理这五个层面对该乐章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版本方面,谢教授指出该乐章在不同的版本中反复标记不同,是否应该反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踏板方面,谢教授指出肖邦作品中的踏板标记十分详细,在弹奏时需要仔细研究其踏板的运用方式,在该乐章中踏板的延音效果不仅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还能够帮助演奏者稳定节拍。速度方面,谢教授指出所有的速度标语都是源于形容词,速度标记不仅是对速度的要求,有时也能起到提示情感的作用。在美声唱法方面, 谢教授指出美声唱法的歌唱性在该作品中一直存在,在弹奏时需要准确地将这种歌唱性表达出来。关于重音方面,谢承峯教授指出肖邦作品中的重音一般分为短重音和长重音,短重音在弹奏时稍微加重即可,而长重音则是有表情的重音,需要表达出某种情绪。

  最后,根据以上多维度的作品解读,谢教授对《肖邦第二奏鸣曲作品35》第一乐章进行了完整的演奏。


三、提问环节

  在提问环节中,我院学生就表演诠释的相关问题与谢承峯教授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与互动,凌俐老师针对钢琴专业的研究生在写论文方面遇到的问题对谢教授提问:“钢琴表演方向的研究生在进行表演理论的研究时,除了作品研究及演奏家表演版本研究,还有哪些可以拓宽的议题值得他们去关注和研究?”谢承峯教授建议,首先要有一个开放的心胸和眼界,可以尝试借鉴其他的学科门类的审美视角和研究方法,其次,要从实践出发,从本身的演奏领域中获得灵感,并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去思考和研究。


四、结语:音乐的学习是实践与理论的融合

  讲座接近尾声,我院凌俐老师总结提出,谢承峯教授在2015年首次从音乐表演理论的研究视域,提出了“表演诠释学分析”的概念,并在之后的研究中把音乐表演理论逐步推入哲学“诠释学”的视域,其专著《漫游黑白键——西方钢琴作品的解析与诠释》即是对其“表演诠释学分析”概念的解读,彼此形成“互证”的整体研究。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谢教授表现出理论研究的勇气和宽广的研究视野,值得钦佩与学习!

  本次讲座让在座师生领略到了音乐实践与理论的完美融合以及“诠释学”视角下的钢琴音乐表演。最后,全场以热烈掌声感谢谢承峯教授在本次讲座上的精彩分享,并与谢教授合影留念。

                                     


撰稿:李依晖

编辑:任翊菲

审校:陈晓刚、詹艺虹、凌俐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7-6786778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学院联系人:董老师,办公室:音乐学院31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