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长江钢琴-中国当代优秀钢琴家访谈”——访辛欣

作者:音乐周报 时间:2014-11-19 点击量:

不愿顺其自然的音乐人生 每个周六下午,只要没有特别的安排,辛欣都会从位于武昌的华中师范大学出发,坐半小时地铁到汉口,在热闹的江汉路下车,再步行十几分钟到达附近的老租界。洞庭路10号,是一栋建于1892年的 ...

不愿顺其自然的音乐人生

每个周六下午,只要没有特别的安排,辛欣都会从位于武昌的华中师范大学出发,坐半小时地铁到汉口,在热闹的江汉路下车,再步行十几分钟到达附近的老租界。洞庭路10号,是一栋建于1892年的老房子,这里曾是法国总领事馆,现在是小提琴制作大师刘明坚的家。到了周六晚上,这座充满浓郁法式风情的庭院就变成了武汉室内乐团的排练场所,辛欣便是这个乐团的钢琴手。
对于辛欣来说,参加乐团的排练和演出是一种享受。一拨志同道合的朋友凑到一起玩音乐,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来说,还有什么能够比这更有乐趣的呢?武汉这座繁华而又嘈杂的城市,同样也不缺少音乐的优雅浪漫,这也是当初吸引辛欣回来的原因之一。
辛欣出生于北京,但由于父亲在武汉音乐学院任教,所以辛欣的童年时光有一段时间是在武汉度过。4岁那年,辛欣跟随武汉音乐学院的柯央教授开始学习钢琴,9岁那年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如果不是12岁时全家移民加拿大,辛欣的人生轨迹大概不会脱离附小、附中、大学、研究生再到毕业留校这样一条“寻常”的轨迹。
然而无论在哪里,辛欣与钢琴的缘分是割不断的。早期在国内接受的音乐教育为辛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北美开放的教育理念让他的思维更加自由,东西方的教育理念差异巨大,二者在辛欣的身上却得到了很好的互补。
16岁时,辛欣获得了北美最重要的青少年钢琴比赛Nationnal ConcertoCompetition中获得第一名,这位来自中国的“天才少年”开始在北美乐坛崭露头角。青少年时代的辛欣几乎在北美所有的钢琴赛事中都有所斩获,高中毕业时他收到美国多所著名大学和音乐学院的邀请,最终他选择了美国南加州大学,师从于著名钢琴家John Perry教授。2008年,辛欣获得了库伯恩音乐学院(Colburn Conservatory)的钢琴演奏家文凭,同时被留校兼任成为他导师JohnPerry的助教。
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但辛欣的人生仿佛总是不愿意“顺其自然”。就在大家都认为他会在美国继续自己的音乐事业时,辛欣却“出人意料”地回到了中国,回到了武汉,成为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特聘教授。
尽管头上笼罩着光环,但是辛欣却不愿意将过往的荣誉作为自己特殊化的理由,他只想认真地做好教师这份工作。在华师,辛欣的勤奋是出了名的,他的课表排得很满,一周要上40节课,最多时一天要上10节。除了一对一的“小课”,辛欣还担任华师交响乐团指挥,平时负责乐团的排练和演出。到了周末,辛欣的生活也被音乐所占据,除了在室内乐团的排练和演出,有时候他还会义务教教小朋友弹钢琴。在辛欣看来,他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让更多人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之处。“算是为社会做点贡献吧。”辛欣笑着说。
在生活中,辛欣就像一个随意的大男孩,但是谈及学术,辛欣却立刻严肃了起来。他曾经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给学生打过零分,他觉得本科毕业生钢琴水平还不如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的学生,这是一件不能让人容忍的事情。这样的不留情面让考生和家长都很下不来台,但辛欣却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对待音乐,对待教学,辛欣有着严格的要求,他的学生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张玉珂在2011“长江钢琴杯”第三届神州全国高校钢琴展演中获得一等奖。
回国后,在教学之余,辛欣依然坚持每年开一到两场音乐会,这个数字相比以前会少了很多,因为毕竟教学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他也一直鼓励自己的学生要多开音乐会,因为他认为,一位钢琴家或者说学习音乐的人,只有在演奏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遗憾的是,回国多年,他看到情况却并非如此,许多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并不愿意上台,音乐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只是一个谋生的工具。“许多学生一生中可能只开一场音乐会,就是他们的毕业音乐会,那也许就是他们和音乐的永别。”辛欣唏嘘道。
——该访谈已发表于《音乐周报》2014年第27期。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7-6786778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学院联系人:程老师,办公室:音乐学院3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