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器乐系基层教学组织教研活动——器乐系舞台艺术实践专题研讨会于线上举行。音乐学院副院长张业茂教授,器乐系系主任王艺老师、田许生老师、邱耿华老师、刘坤老师、万俪婷老师、甘玮老师、葛雪婷老师出席本次会议并参与研讨。会议由器乐系系主任王艺老师主持。

邱耿华老师从自己的授课经验出发,展开以《高等师范院校乐队训练课堂创新模式研究》为题的报告。他提到,可以利用乐队训练课来强化交响乐团的训练,两者相辅相成。并提出现在器乐系学生的器乐种类缩小,以致于乐队人员配备不齐的问题,并希望以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刘坤老师就《学生管乐队组建于训练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十问”。从招生到教学,再到指挥的作用与学生的音乐素养,全方位的阐述了他对建设管乐队的意见和想法。
万俪婷老师以长笛为例,做《建特色团队,共享美誉之路》的报告。她谈到长笛乐团在美育的大大背景下面临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法。
甘玮老师以《音乐表演艺术在教育实践中价值思考》为题做出报告。她提到,2023年开始艺考中文化课比例加重和现在美育教育将美术与音乐相结合的社会现实。她认为,作为师范院校的老师应该思考如何培育师范专业的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需要怎样的学习状态,并就现在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她的看法。她还提到,音乐会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需要通过新兴的宣传平台来扩大乐队的影响力。
葛雪婷老师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古筝课堂的美育思政践行》做出报告。她表示,我们应了解和区分器乐教学的特点和表演实践的特点,并以她策划的美育思政舞台为例,阐述了在表演实践中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五育并举展现中华传统器乐的魅力。
田许生老师在此次会议提出了自己对交响乐团和民乐团建设的看法。首先,他认为要想做好乐队,需要大量的投入,也需要各个方面的融合。其次,高校学生的艺术实践应立足于社会需要,提出一专多能的要求,为学生就业创造优势。作为音乐学院,我们的乐队应有学院特色,可以就地取材,以本院学生为主要对象,再带动其他院系的学生。田许生老师也谈到乐队施展开的问题。他认为,首先可以以小范围的开展,再相结合成大的乐队。
王艺老师也提出了她对乐团建设的一些建议。她着重谈到教师应该在乐团建设的过程中要思考自己要需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的能力。而她认为锻炼学生自我排练能力对高校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对高校乐团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交流沟通,向学生提出自己的训练要求,比如与学生讨论乐曲的选择、乐队人员的配置以及各个声部长所起的作用和各个声部应当如何训练等等。她还说,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仅能传达自己的要求给学生,学生的建议也能给教师提供新的思考方向。王艺老师也提到乐团建设中兴趣的重要性,她认为让学生在排练中产生兴趣才是乐团长久不衰的秘诀。

最后,张茂业副院长总结这次会议。首先,他表达了很感动老师们对自己本职工作的总结和对学院发展的尽心尽力。其次,张院长谈到器乐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国家高等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变化的情况下,器乐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张院长说到,要紧跟这样的大环境,器乐系必须主动求变。
在华中师范大学越来越重视美育教育,美育活动增多的背景下,张院长认为,这也为器乐系提供了平台。谈到学生教育问题时,张院长说到,希望教师区分音乐表演与音乐教育的区别,两者区别发展。趁东风,把机会,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最后,张院长表示,希望老师们在机遇与调整中多加思考,克服挑战,把握机会。
此次研讨会为我院器乐系未来的发展做出规划,为器乐系的育人路指明方向。器乐系也将在美育教育的发展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向社会贡献力量、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