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艺术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吴晓娜教授专题报告:《钢琴教育中的母语渗透----话说中国风钢琴音乐》综述

作者:蔡金霖 时间:2021-11-07 点击量:

10月29日上午10点,音乐学院退休教师,第三任钢琴教研室主任(现为钢琴系)吴晓娜教授在我院727教室开展“钢琴教育中的母语渗透——话说中国风钢琴音乐”讲座。学院副院长詹艺虹教授,音乐学系陈永教授、徐玲副教授,声乐系周燕副教授,钢琴系教师、学生及兄弟院校师生到场聆听。该讲座由我院钢琴系教学课程组负责人贺新春老师主持

贺新春首先表达了对吴晓娜教授的欢迎。他谈到,近30年来,吴晓娜教授便开始关注中国钢琴音乐的创建、教学、演奏等,在吴教授的引领下,我院中青年教师在此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建树,我们十分荣幸请到吴教授重回华师,为师生们带来这场由几十年心血凝结成的高质量讲座。

undefined  
undefined  

吴教授提到,在听中国钢琴演奏者的音乐会时,感受到演奏者对中国钢琴作品如何表现不够明确,弹奏时不知根据,认为这是对我国的地域风格、语言特征不够了解造成的,于是提出我们应建立中国自己的钢琴教育体系,强调在中国钢琴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吴教授回忆到,正是从小在中南音专里的剧场中耳濡目染大量中国的传统音乐,埋下了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对于讲座主题为何叫做钢琴教育中的母语渗透,吴教授解释道,“母语”指一个人最初学会并持续到青少年以后的本民族的语言,“钢琴教育中的母语”是指一个人在受钢琴教育中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和掌握,包括对中国钢琴作品背后文化的认知,风格特性和内涵的认知,而并非只是弹一首钢琴作品。吴教授强调,我们要在学习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过钢琴的母语教育提升我们的民族文化修养。钢琴作为西方的舶来乐器,有三百年的历史,不同时代有不同民族不同作曲家创作的大量经典钢琴作品,这些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我们必须学习,努力进取,指出要在钢琴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合理搭配中外乐曲,使受教育者既学到外国钢琴艺术又能领悟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内涵

undefined  

吴教授讲到,中国风味钢琴曲最早来源于由俄裔钢琴家、作曲家齐尔品提议举办的“中国风味钢琴作品创作比赛”,并将获奖作品——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和老志诚的《牧童之乐》带到了国外,这场比赛奠定了20世纪中国风味钢琴作品的创作基础,同时也推动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吴教授认为,上世纪三十年代,老志诚、贺绿汀真正开创了钢琴作品的中国风味: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运用西方复调技法表现中国南方的诗情画意,老志诚的《牧童之乐》则展现北方刚、直的地域风情及中国文人的情趣,开创了中国钢琴作品特有的创作技法。

undefined  

接下来吴教授边弹边讲,从20世纪早期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至改革开放后刘敦南的《山林》协奏曲,带领在场听众欣赏、领略了一个世纪风味各异、情趣及内容丰富的中国钢琴作品。如廖胜京的《火把节之夜》,作曲家运用其创造性的思维将钢琴表出现拉弦乐器的声音,刻画民俗节日中的舞蹈场景;黄虎威的《巴蜀之画》,将音符变为景画,吴教授将其中某个片段的右手声部理解为山涧的泉水,左手声部理解为歌声,并指出其中的“ff”要表现出“高、远”,而不要太强;汪立三的《蓝花花》,吴教授强调,只有对故事背景及情节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这首叙事型变奏曲;沈传薪的《白族夜曲》,其中的双音不能直接触键,高声部应具有绵延的特点;黄安伦的《对花》,模仿黄梅戏的唱腔,曲中有对一男一女对唱的模仿,还有对敲小锣的声音模仿,吴教授指出,民间生活带给了我们乐趣,我们一定要明白作品背后的文化;秦文琛《朴素的民风》中为了表现秦腔的味道,高音的二度音程应运用滑奏的触键手法;刘敦南的《山林》,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具有苗族飞歌的元素,吴教授指出我们要从转调、和声等细微之处体会作曲家的意图……最后,吴晓娜教授朗诵了一首小曲的词,“歌也纯洁,心也纯洁,一双黑黑的大眼睛里,一个水晶般美丽的世界”,并以该曲优美深情的演奏结束了整场讲座

undefined  

贺新春老师总结到,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文明史,我们应在音乐艺术教育中重视中国作品的学习和推广,传承、振兴中华文化!全场观众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吴晓娜教授的感谢与敬意,讲座圆满结束。

至此,吴晓娜教授的讲学落下帷幕,两场讲座准备充分,凝聚了吴教授多年的研究与思考,给我们带来的认识与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华中师大音乐学院恢复建院早期,一批从事表演来自演出团体的人才转入教学,在老院长闫国宜教授的推动下,请来老校长章开沅教授帮助教师们转变理念,学习培养人才的方法,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此后,教师们在教研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科研,吴老师的科研项目受到当时学校社科处领导汪更生、何静、石挺处长的大力支持,同时推荐文学院资深美学专家邱紫华教授给予课题组持续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正是当时华中师大浓厚的人文氛围及人文关怀,奠定了华师音乐学院早期教研及科研的学养基础。

2.吴教授两场讲座的两个主题,是她坚持几十年教研和科研所围绕的两个核心问题,即如何通过钢琴教学达成美育和素质教育?又如何通过钢琴教学中的母语渗透,为国家培养具有全面文化素养的高素质音乐艺术人才?她一方面进行扎实的钢琴教学实践,一方面走访中国钢琴音乐专家获取一手资料,将两个问题凝炼成高质量的理论成果,如上文图片中的论文以及教材编写等等,其成果又实践于教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在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中,她认识到引领学生理解“中国风味”是教学的重点,而大量风味各异“中国风”钢琴作品的学习是帮助学生理解认识“中国风格”的前提。她的研究和思考对我院钢琴系形成良好的教研与科研传统,有积极的影响和推动意义。

3.吴教授已经退休十几年,仍不断学习、反思和完善自己的钢琴教学理念,活跃在钢琴基础教学一线,在深圳钢琴学会做了大量的工作。讲座过程中,她坚持弹讲结合,遵循钢琴艺术以情动人的特性和规律,体现了以“爱”为核心的艺术观。她真诚的热爱艺术,热爱钢琴教育事业,热爱中国钢琴音乐,正因为她的执着热爱,不懈追求,才能在75岁的高龄仍习乐不止、抚琴不辍


undefined

undefined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7-6786778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学院联系人:董老师,办公室:音乐学院31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