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华中师范大学作曲指挥系创作作品音乐会11月26日举行

作者: 时间:2016-11-27 点击量:

  (摄影:方书畅)11月26日晚7点半,华中师范大学首届“桂子山音乐节”系列音乐会之华中师范大学作曲指挥系创作作品音乐会将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厅举行,这台音乐会共精选了华中师范大学作曲与指挥系教师、作曲家曹冠玉、张业茂、薛花明、丁玲、许曾等老师共9首优秀音乐作品。这也是建立作曲与指挥系以来第一场“教师创作作品音乐会”。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建立于2014年,以首任系主任陈朝汉,现任系主任曹冠玉及现任教师的音乐作品为代表,将“中国风格的传承和发展”作为主要创作理念,为中国近现代音乐添上浓墨重彩的“桂子”风情。

《作曲指挥系创作作品音乐会》是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首届桂子山音乐节系列音乐会之一,也是本次音乐节中唯一一场全部曲目都是原创的“优秀新作品”音乐会。这些作品包涵各式体裁和风格,将20世纪以后的西方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和“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以各种形式有机的结合,这些音乐作品的创作民族性、艺术性和学术性,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具特色的作品音乐会。

 

 

 

 

 

音乐会开场是薛花明老师作曲的钢琴独奏《苏醒》,以中国古曲风格旋律为素材,通过丰富的调式、调性变化与多样的钢琴织体音响的运用,描绘出春回大地,草木葳蕤,万物苏醒的蓬勃景象。

音乐会上演出了曹冠玉老师的扬琴独奏作品《蝶之翼》、女高音独唱作品《白云黄鹤》、双钢琴作品《微光》、混声合唱作品《越调·小桃红》和《爱的箴言》,其中,《微光》创作时结合了中国民族调式与西方的作曲技法,主要表现由微小到强大的蜕变过程,开头零星的微光如烟如幻,音乐不断变化展开是一个不断地找寻、蜕变、寻求强大的生命历程,仿佛试图用短暂的时间探寻生命的答案。《越调·小桃红》则曾荣获文化部第十四届全国音乐作品“文华奖”音乐作品创作优秀奖。

 

 

 

 

 

音乐会上还演出了丁玲老师的女声合唱作品《月色中的雪》、钢琴五重奏作品《记忆当故事》,以及张业茂老师改编的萨克斯五重奏《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第一乐章),和许曾老师为大提琴和钢琴创作的音诗《沙扬娜拉》。

《月色中的雪》改编自诗人蓝桥的散文诗歌《一弯月儿》,主要运用民族羽调式特色,同时结合了传统转调与和声技法,通过女声柔和舒缓的音色描述校园中宁静美好的雪后夜景。

萨克斯五重奏《降E大调萨克斯协奏曲》(第一乐章)大胆的将海顿的《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改编成萨克斯为主要乐器声部,而原来的钢琴伴奏则改编成为用弦乐团伴奏形式,相较于海顿的原作,这个版本更有吸引力,在跨越了三个世纪的今天,将经典作品用新形式呈现。

《沙扬娜拉》则用了将诗句音乐化、旋律化的“彼得堡乐派”作曲家们常用的创作手法,大提琴歌唱性的旋律生动的刻画了深情诗人的形象,全曲在远关系调内自由穿梭,有序的和声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产生诗歌般绮丽的听觉感受的同时,又使歌唱性的旋律和谐发展,结合诗句,从音乐的角度还原诗歌意境。

本次音乐会出现的这些作品,保持了“现代中国风格”的主要创作理念,创作手法各具特色。 无论是用和声色彩抒发内心感受的“法国印象派音乐”、“20世纪彼得堡乐派音乐”;还是用现代音乐流派作曲技法表达主观感受的“先锋音乐”,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优秀的教师创作团队成功的使用这些近现代音乐流派的创作手法,将中国民族音乐风格融入其中,新“现代中国风格”也成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的创作作品的标签。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集一支“教、研、创”综合能力和高学术水准的创新学术团队,构架起全院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创作、表演等多层次教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专业技能的音乐创作人才和实用型复合人才。

本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让广大观众体验到一场美妙绝伦的视听盛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师将以本次作品音乐会为新的起点,激发更大的创作热情,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音乐精品,开启创作与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27-67867787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学院联系人:董老师,办公室:音乐学院31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