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音院教工】音乐学院“两访两创”采访报告

发布日期:2015-10-23点击:
音乐学院“两访两创”采访报告 采访主题:音乐学院贯彻“三严三实”,实施“两访两创”之教工党员访谈 采访时间:2015年10月13日 采访对象: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刘盛昌 采访人:雷一唯 还未 ...

音乐学院“两访两创”采访报告

采访主题:音乐学院贯彻“三严三实”,实施“两访两创”之教工党员访谈

采访时间:20151013

采访对象: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刘盛昌

采访人:雷一唯

还未走到音乐学院718琴房门口,便听到了优美的琴声。虽然对刘盛昌老师并不特别了解,但也不算陌生。音乐学院优秀的教师众多,究竟他为何能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访谈时间并不长,简单的几个问题,让我找到了答案。

戴着眼镜、朴素的衣着,学生问好总是会笑着回答,每次见到刘老师都是如此。我曾选修过刘老师的“声乐理论研究”,刘老师给我们讲起他自己的故事,也让我更加的佩服他。

刘老师说他以前是教小学语文的,我们深感诧异。工作后自考到武汉音乐学院,攻读本科及硕士,也许这条音乐之路不同于其他人,才会更加的努力吧。众所周知,刘老师不仅歌唱得好,钢琴伴奏能力更是让人惊叹。很多歌曲的伴奏信手拈来。这都是时间堆砌来的,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在琴房刻苦练习的结果。

我问刘老师,“怎样成为让学生喜爱的老师”?他说:“这个问题没什么特别的答案,就是尽老师的本分嘛”,我期待着会听到独特的答案,刘老师简单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我想,刘老师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自己应该也没有想到吧。“成为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不为评任何荣誉,也不为任何其他的功利心,全部心思在学生身上,这就是老师该做的”。我以为会听到一些所谓的“秘诀”,其实不然,正是那些我们都知道的却容易被忽视的最基本的道理。只不过刘老师在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一一做到了。刘老师不仅全身心的投身到学生的声乐教学中,更是在自身的声乐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学习着。也许正是这种理念,让学生看到的永远都是一个正能量满满又优秀正直的教师形象。

作为一名声乐专业的学生,自然对刘老师的声乐教学理念充满好奇。“声音是抽象的东西,在声乐教学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难免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可能在学生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不同的老师,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对于学生歌唱的问题,老师可能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毕竟声乐学习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取得很大的成绩,时间跨度很大,问题长期解决不了,老师就会表现出不好的情绪,这样会影响到学生”。我仔细听刘老师分析着,对于学声乐的我来说,表示很赞同。他说:“在声乐教学中,要正确的看待问题,以鼓励学生为主,找到学生的个人特点。针对声乐技巧上的问题,及时指出,思想上、态度上的问题,适当批评。很多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有着错误的声乐观,不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正确的,往往有的学生还会坚持自己的某一个声音,他觉得那样的声音就是好的。所以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观,引导学生在正确的声乐道路上发展”。

何尝是声乐学习,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也不断教导着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告诉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很多院外的老师对音乐学院的学生存在着偏见,觉得我们‘不听话’,存在着很多‘个性’,作为院内课老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搞艺术,需要个性”,只见刘老师很简单肯定的回答。“但是很多人对‘个性’的定义有着误解,并不是指‘不听话’,要一分为二的看。院外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常说我们的学生上课懒散,但是这也得从自身的教学上来找问题。空洞的教学内容,自身刻板的教学方法,难免让学生表现出‘叛逆’的一面。但是音乐学院的学生因为高考文化成绩要求低,所以普遍文化素养比院外学生差,这是事实。加上很多声乐老师自身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也并不是很高,久而久之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便形成了别人眼中的‘个性’。但是搞艺术需要‘个性’,需要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不读书不听话不叫‘个性’。‘个性’是很可贵的东西,是个人性格中的特点,作为老师应该发掘学生的个性”。

听刘老师说完,很庆幸自己身上存在着“个性”,但是也告诫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多看书多学习,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