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音乐素质教育拓展基地是面向全校各院系策划、以“声乐演唱”为主题的文艺骨干培训班。本次活动开班仪式于4月24日下午2点在音乐学院大会议室如期举办。 作为音乐学院在校研工部支持下发 ...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音乐素质教育拓展基地是面向全校各院系策划、以“声乐演唱”为主题的文艺骨干培训班。本次活动开班仪式于4月24日下午2点在音乐学院大会议室如期举办。
作为音乐学院在校研工部支持下发起的大型文艺培训系列活动,开班仪式当天得到来自全校23个培养单位共计55名研究生的积极响应与参与。校研究生工作部马海波部长、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孙永祥、教学副院长吴凡、党委副书记叶雷受邀莅临仪式。音乐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及“文艺骨干培训班”主要负责人万红霞担任开班仪式主持。
首先,由主持人万红霞向在座师生就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音乐素质拓展基地:第一期“声乐演唱”文艺骨干培训班的基本情况作简要介绍。她谈到,本期“文艺骨干培训班”旨在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素质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开展一系列音乐技能培训、音乐理论知识讲座、汇报文艺晚会活动,提升各院系文艺骨干的音乐素质及艺术修养。万老师特别呼吁参与到本次培训班活动的同学们,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争取通过培训班的锤炼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实践技能及开展活动经验,并用所学影响和带动院系其他研究生积极参与到文艺活动过程中来,享受丰富多彩的研究生生活。
校研工部对本届文艺骨干培训班活动也予以高度重视。开班仪式上,马海波部长就自己对音乐的感悟侃侃而谈,数度强调音乐素质教育在高等人才培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研究生,是高素质人才,是国家的栋梁。我想,大家在进校之前,一定都曾怀揣过一个好好学习,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这个理想,源于我们对祖国的热爱。这份热爱的情感,蕴藏在许多音作品中。”讲话中,马部长以西贝柳斯代表作《芬兰颂》、斯美塔那交响曲《沃尔塔瓦河》和2014俄罗斯“索契奥运会”开幕音乐为例,与同学们分享他对音乐作品蕴含“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的最佳方式,人在聆听、表现音乐时,心灵也将得到沐浴与升华。面对外敌入侵,音乐家们也许不能扛起枪杆战斗到最前线保护祖国,但他们把自己深切的爱国情感融入进作品中,用音乐这种特殊的方式,讲述、传承每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力量和民族精神,经久不息成为经典。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些经典作品的熏陶下,对个人气质素养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对马部长精彩的演说,在座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