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陈朝汉的“桂子山三部曲” 山魂 2013年,躬逢华中师范大学110周年华诞之庆,学校各部门在宣传、学术、庆祝等诸方面均做了大量的工作,校内外八方英才俊杰也为此次活动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其中,音乐学 ...
作曲家陈朝汉的“桂子山三部曲”
山魂
2013年,躬逢华中师范大学110周年华诞之庆,学校各部门在宣传、学术、庆祝等诸方面均做了大量的工作,校内外八方英才俊杰也为此次活动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其中,音乐学院教授、国家一级作曲家陈朝汉,也满怀深情、不辞辛劳地为本次校庆文艺庆典晚会创作了3首歌曲:《华中师范大学校歌》、《情满桂子山》和《爱心如花开》,这3部作品分别采用在10月1日庆典晚会的节目表演之中。
《华中师范大学校歌》由汪文汉等集体作词,歌词是通过公开征集、历经两年、几轮的筛选、修改后才最终定下来的。作曲工作由音乐学院现任教授、著名作曲家陈朝汉完成。歌曲为降B大调,4/4拍。为便于传唱和适用不同层次的需要,作曲家六易其稿,分别写了领唱合唱、齐唱合唱、精简版等不同的版本。
该作品较之前的各部华大校歌,在文与质双方面均有一定的突破。
我校的校歌,最早的版本有1906年的《文华校歌》(首句“世事变幻甚多,人生聚散难预”),由外国人作词、作曲,G大调,3/4拍;其后有《华中大学校歌》(首句“母校华中,鞠育劬劳无穷”),年代及词曲作者不详,降E大调,4/4拍;再后有1985年的改版《校歌》(首句“长江之滨,蛇山脚下,美丽校园,是我文华”),由瞿琮作词、夏之秋作曲,B大调,3/4拍。
上述这三首校歌,基本上都是以“一字一音”式的古代歌曲作曲法则为主,一字一音的歌曲演唱起来比较拘谨、凝滞,缺乏灵动性。而且,用3/4拍,会使音乐的强弱关系相对不稳定,故不宜在集会场合演唱。
2013年版的校歌,歌词留踪了南湖桂香的地域情愫,还增添了青春灵动的现代气息。而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贯穿全曲的基本节奏句型:
舒展宽阔、气度雍容,充分渲染了华师的百年历史的厚重之感。同时穿插其间的“桃红李白映苍穹”等乐句,又是极富歌唱性和抒情气息的添花之笔,内在地契合了我校的自然风貌。
当然,作为一类固定模式的音乐体裁,校歌的写作难度较一般歌曲要大得多。一是因为这类体裁的音乐是放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人群里用的,有着较多成分的严肃性、典礼性,很难融入太多的创新因子;二是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不同,审美观的不同,难以兼顾。所以这一类的歌曲不能有太个性化的东西,而且宜短不宜长,音域一般控制在十度以内,《华大校歌》的音域在八度以内,易于传唱。
在作曲过程中,作曲家陈朝汉教授先后修改了六稿,后来在给学校书记、校长汇报时,陈朝汉教授坦诚表示:自己的创作,是真心想为华师做点事情,以奉献一份桂子山人的“赤子之心”。
《情满桂子山》也是专为华师110周年校庆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该作品采用e小调,奠定全曲的抒情基调,6/8、9/8节拍,增添了作品的摇曳多姿和灵动之感。在女生合唱背景衬托下的男女声二重唱形式,疏密相间,高低回环。多重音效次第衍展,若幽兰吐蕊,郁馥天成。虽然歌词中多有“南湖、喷泉、曲径、金桂”和“华师校园美,巧成万千气象”的具象描写,但笔者认为,该作品的音乐之妙处在尽意而不在生象。
在《情满桂子山》公开演出之前,学校有关部门和领导对作品专门进行了审听,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向农副校长还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直接修改了部分歌词)。但是,由于直等到要决定在庆典晚会上采用此歌时,才匆忙录了音,所以整体效果上尚欠完满。即便如此,对该作品的抒情主题和音乐风格,师生和相关领导们还是非常认可的。
《爱心如花开》是2005年为“桂苑之歌”写的主题歌,由我校文学院校友谷传民作词。作品以热情轻快的笔调,传递了桂子山上的温暖和真情。在今年的校庆活动中,原本没有计划用这首歌,但是有一些单位为筹备自己的校庆活动,却一直在排演这首歌。当初创作时,有的学生希望写成社会上流行的那种风格,比如“超女”一类的风格,但作曲家陈朝汉没有认同这一做法。他认为,学校是圣地,与纷繁嘈杂的社会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创作将在关注社会的同时尽量贴近和反映我们校园生活和学生的审美风尚。该作品问世以来,华师学生每年都在传唱,并通过网络视频向社会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节约经费,《情满桂子山》和《爱心如花开》两首歌的音响合成,都只仅用了Midi而没有进乐队,否则整体效果本来是可以更好一些。而且在庆典晚会上都被“掐”的只剩一段、分解至“联唱”表演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表现力。
陈朝汉教授作曲的上述三首歌曲,是华师110周年校庆音乐中的亮点。这3首歌曲的内容主题,都是华师人在传颂百年老校的荣光、歌唱美丽的桂子山、表达华师人的赤子之心,主旨鲜明,情感浓烈,“质而不野,文而不史”。这是一个自然而完整的“桂子山三部曲”,作为特定题材的音乐创作来说,它是百年华师发展中的校本艺术题材创作的代表之作。作为音乐艺术创作本体而言,也是在为华师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发展引领梯航,有着显而可见的现实作用,也将产生一定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