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指尖上的芭蕾—— 第六届“未来音乐家”专业技能大赛(钢琴类)

发布日期:2013-11-27点击:
伴随着动听的钢琴声,三名舞者依附把杆而动,将琴声与舞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指尖上的芭蕾暨第六届“未来音乐家”专业技能大赛(钢琴类)的决赛于2013年11月26日晚上7:00在音乐学院音乐厅拉开帷幕。担任本次比赛的 ...

伴随着动听的钢琴声,三名舞者依附把杆而动,将琴声与舞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指尖上的芭蕾暨第六届“未来音乐家”专业技能大赛(钢琴类)的决赛于2013年11月26日晚上7:00在音乐学院音乐厅拉开帷幕。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有音乐学院钢琴系系主任詹艺虹,辛欣教授,贺新春老师和涂波老师。

本次比赛分非专业组和专业组两个组别,有钢琴曲目演奏,试奏和音乐基础知识问答两个环节,其中曲目演奏占7分,试奏占2分,音乐知识问答占1分,总分共10分。

首先进行比赛的是非专业组的选手,第一个登场的是来自历史文化学院的大一新生陶尽沙,一曲熟悉的《婚礼进行曲》将观众带入一个神圣的婚礼殿堂。之后来自化学学院的2012级学生周乐瑶带来了一曲《序曲第二号流水》,将流水从小溪流到汇入大海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身着黑色燕尾服,有“假小子”之称的三号选手,来自教育学院的鲁梦茜上场了,一曲《暴风雨第二章》让我们感受到她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的无穷能量。

三名选手演奏完毕,音乐学院钢琴系系主任詹艺虹老师对她们的表现作出充分肯定,并提出比如进行曲的节奏感,以及在读谱时能再细致、严谨一点等方面的专业性建议。

四号选手刘昱晨,来自计算机科学学院,作为非专业组的唯一一名男生为我们带来一曲《浏阳河》。热爱钢琴,也爱那黑白琴键中弹出的彩色光景的化学学院12级的李卫丹,弹奏了一曲肖邦的《幻想即兴op.66》。非专业组的最后一名选手是来自教育学院的2013级新生胡诗媛,身着一席黄色礼服的她带来了一曲贝多芬的《暴风雨第三乐章》。


贺新春老师对这三位同学的演奏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在选曲、如何处理重复段落上给了许多建议,并且希望这些非专业的同学能够热爱继续音乐,热爱钢琴,一直坚持心中的音乐梦想。

最后非专业组二号选手周乐瑶以6.8分暂列本轮比赛第一名,四号选手刘昱晨6.05分排名第二,三号选手鲁梦茜5.95分位列小组第三。

之后进行的是专业组的比赛。曾在去年开过个人音乐会的一号选手2012级杨逸轩为我们带来一曲《塔兰泰拉舞曲》,潇洒的演奏令观众过目不忘。二号选手,13级的刘同庆毫不怯场,带来一曲李斯特的《钟》,,令在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由2011级的刘子倩和吴惠雯所组成的三号组合利用新颖的双钢弹奏的形式演绎了《自由之翼》。13级的李思敏带来了一曲《匈牙利狂想曲第十首》。身着一席白色长裙的熊宇童演奏了一首李斯特的《侏儒的轮舞》。六号选手侯懿轩的《精灵之舞》让人仿佛置身精灵的世界以及七号选手黄志琼的《侗乡鼓楼》也给在坐的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涂波老师和辛欣老师对这组选手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由于这组都是专业选手,所以老师对选手们的要求更为严格,希望在选曲,弹奏,表现力上有更大的进步。并且肯定了双钢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希望加以推广。

本轮比赛结束后,一号选手杨逸轩以6.83分暂列小组第一,四号选手李思敏和七号选手黄志琼以6.70分并列第二,六号选手侯懿轩6.65分排名第三。

第二轮的试奏和音乐基础知识问答环节从非专业组开始,每人抽取题号进行作答。在试奏环节,所有选手有条不紊进行了抽取曲目的演奏。在音乐基础知识问答环节,二号选手周乐瑶,四号选手刘昱晨错失了获得这一分的机会。专业组的试奏环节要求每人弹奏两遍,两遍要有不同的演奏方式,带来不同的试听感觉。在音乐基础知识问答环节,题目是根据选手所演奏的曲目而出,更能考验选手对曲目的理解。

最终,非专业组二号选手周乐瑶,三号选手鲁梦茜,四号选手刘昱晨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名。获得第一名的周乐瑶同学将可以得到音乐学院钢琴系系主任詹艺虹老师的指导。专业组中,一号选手杨逸轩,三号组合刘子倩、吴惠雯分别获得第一、二名,六号选手侯懿轩和七号选手黄志琼并列第三名音乐。大赛还根据每位选手的表现,将最佳台风奖颁发给了陶尽沙和李思敏,李卫丹和刘同庆获得最具权力奖,最佳表现力奖由刘昱晨和熊宇童夺得。


指尖上的芭蕾暨第六届“未来音乐家”专业技能大赛(钢琴类)终于在美妙的旋律声中落下帷幕。比赛虽然结束,但追寻音乐的脚步还从未停止,我们在音乐这条道路上还应大步向前。不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只要怀揣着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希望就在前方等待着你。只要你够投入,够自信,够勇敢,我们就能被你感染。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