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秋海,1970年2月,艺术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一、研究领域
表演理论与技巧、音乐教育学、音乐治疗、跨学科音乐研究(音乐与文学/美术、音乐社会学、 音乐心理学)。
二、承担课程
声乐表演和声乐教育(研究生、本科生课程)
三、教育背景
本科,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声乐表演专业,导师钟碧如教授;
硕士,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导师赵刚教授;
博士,俄罗斯国立斯特罗加诺夫艺术与工业大学艺术学专业,导师Ралия Рифгатовна Мусина教授;
注:1999年9月1日至2001年6月6日公派留学于意大利罗马santaceciria音乐学院(即罗马音乐学院),主要学习了意大利语、歌剧表演、声乐和意大利艺术歌曲;2018年6月6日至2020年1月19日公派留学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主要学习了俄语、声乐、俄罗斯艺术史、俄罗斯艺术歌曲和歌剧表演。
四、近五年代表性成果
(一)科研项目1、2021年横向项目:“意俄经典歌曲的二度创作”,20212、校级项目:《中国红色歌剧经典唱段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数字教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2025
(二)专著教材(含DVD、唱片、光碟等)
1.《经典永流传》,独唱光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
(三)艺术展演
1.2021年6月10日参加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音乐厅的音乐会,演出曲目:跟着共产党走
2.2021年12月8日参加了“致敬经典 献礼百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作品专场音乐会,演出曲目:你见过雷公山的山顶吗
3.2023年华中师范大学校庆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演唱曲目:共和国之恋
(四)指导学生获奖
1.第9届KJC亚洲国际声乐大赛暨第四届意大利蒙特卡蒂尼国际声乐大赛中国选拔赛铜奖,学生:许乐佳,指导教师,KJC亚洲国家艺术节中国区组委会, 2022年7月
2.第9届KJC亚洲国际声乐大赛暨第四届意大利蒙特卡蒂尼国际声乐大赛中国选拔赛铜奖,学生:邹祺鑫,指导教师,KJC亚洲国家艺术节中国区组委会, 2022年7月
3.第九届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中获综合师范院校本科生美声组银孔雀杯,学生:邹祺鑫,指导教师,中国声乐家协会,2023年8月
4.第十届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中获综合师范院校本科生美声组铜孔雀杯,学生:陳聆真,指导教师,中国声乐家协会,2024年8月
(五)社会服务:
1. 2021年——2024年湖北省音乐联考评委,2021、2022、2023、2024
2025年河南省音乐联考评委, 2025
五、个性化陈述
(一)艺术理念:以声传情,以美育人 声乐是灵魂的语言,是情感与思想的具象化表达。我始终坚信,声乐艺术的核心在于“个性化的生命力”——无论是美声的典雅、民族的醇厚,还是流行的灵动,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的精准,更在于演唱者对作品的独特诠释与情感的真实投射。因此,我的教学从不追求“千人一声”,而是引导学生在扎实的发声技巧、乐理根基之上,探索自身音色特质与艺术审美,最终形成“技术为骨、情感为魂”的独特风格。
(二)教育理想:培养“会思考的歌者” 作为教育者,我的目标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致力于培养具备“三维素养”的音乐人才: 1. 专业深度:通过系统的声乐技巧训练(如呼吸控制、共鸣调节、作品分析)、视唱练耳与乐理强化,夯实学生的专业根基; 2. 文化广度: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从文学、历史、哲学中汲取养分,理解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避免“为唱而唱”的空洞; 3. 人格温度:强调“德艺双馨”,要求学生以敬畏之心对待艺术,以包容之心对待差异,在舞台与生活中均展现音乐人的修养与担当。
(三)招生要求:热爱为基,潜力为翼 我期待的学生需具备以下特质: 1. 专业基础:音乐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声乐表演或音乐教育专业背景,具备扎实的演唱功底(美声、民族、流行唱法均可),能熟练运用钢琴或其他乐器辅助教学/伴奏者优先; 2. 学习态度:对声乐艺术有强烈的探索欲,认同“终身学习”理念,能沉心钻研技术细节,同时敢于突破传统、尝试创新; 3. 综合素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有责任心、耐心,若有教学经验(如少儿/成人声乐教学、合唱指导)或舞台演出经历更佳。
六、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yinyue@ccnu.edu.cn